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300年前的盛京城

20.06.2016  10:28

  从德盛门瓮城遗址出发,沿天佑门、怀远门、外攘门,经太清宫、西北角楼遗址,过盛京城北城墙,一直到九门,闲庭信步也仅需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你可知道,脚下走过的路,圈出的就是300多年前的盛京方城。

  6月19日,由沈阳晚报、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盛京往事,梦回汗宫——公众考古带你穿越盛京”活动第二场,在德盛门瓮城遗址启幕。志愿者们行走在盛京方城之内,在专家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曾经的盛京方城、想象着几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风土人情。

  残墙断壁中依稀可见盛世盛京城

  “清代盛京城是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之上扩建的,在各个城门外部,还建筑了瓮城,因此瓮城遗址对于沈阳城市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晓刚的一段开场白,让昨日参加活动的近40名志愿者明白,瓮城遗址不但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同时也为展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源。

  “现在中街的道路格局保留了原来盛京城的格局即“井”字格局,中街路、沈阳路与正阳街、朝阳街就是在原来贯穿城市的四条“井”字道路基础上扩建的。四条道路将故宫围在中间,与四条道路相对应的就是8个进出城的城门。”专家不无遗憾地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如今太多的年轻人只知道这里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商业街区,却不曾知晓,这里就是当年的盛京方城。真心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爱好历史、追寻历史。”

  一段高约2米、长十余米的古墙,隐藏在一家废品收购站内。“这就是当年盛京方城的北城墙。”赵晓刚摩挲着一块块青砖深情地说:“虽然古城只剩下这一段残迹,但过去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

  公众考古的队伍里有老有少

  63岁的李阿姨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公众考古活动了。“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历史,但是苦于没有时间、也没有渠道进行学习,知道的、了解的实在有限。”李阿姨告诉记者:“退休后时间多了,后来又加入了公众考古志愿者团队,跟这么多喜欢历史、爱好考古的专家、朋友们一起,我真是找到了组织!”如今,李阿姨不但多次参加公众考古的活动,甚至还能跟身边的亲朋好友们讲上一段沈阳城的历史。

  在昨天的活动中,一个总是拿着小本子认真记录的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还在上小学的甜甜。甜甜告诉记者:“是妈妈帮我报名的,妈妈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虽然我还不太懂是什么意思,但是,我知道,只有充分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苏慧婷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