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年迈婆婆与残疾丈夫

18.11.2015  11:23

  ——西丰县成平满族乡石城村孝顺儿媳卜桂花事迹材料 

  山的胸怀孕育了淳朴而坚强的男人,水的温婉赋予了刚毅而善良的女人。在山清水秀的成平满族乡石城村,住着身残志坚的康铁金与善良刚毅的妻子卜桂花,夫妻二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传统美德,他们的敬老爱亲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风雨路上    家人一路同行 

  54岁的康铁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大他一岁的妻子卜桂花与他结婚33年,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女儿出嫁儿子也刚刚成家,这美满幸福的一家老小,在20年前却面临着破碎的边缘。 

  那是发生在1995年春天,康铁金因上山给柞蚕场打场子,由于地面湿滑,他没有站稳,重重的摔下山来,由于伤的严重导致骨股头双侧坏死。这一年他36岁,这正是人生的好年华。  家里的顶梁柱断了,主要劳动力没了,为了治病还落下六万多元的外债,此时康铁金绝望了。妻子卜桂花并没有舍他而去,硬是靠着自己瘦小的肩膀抗起了这个家,她边照顾生病的丈夫边打零工,还要照顾年过半百的双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康铁金渐渐地从绝望中走出,开始配合妻子恢复健康。 

  卜桂花由于白天没有过多的时间在家照顾丈夫,康铁金的长期患病的母亲便担当起白天照顾儿子的责任。老人白天忍着病痛洗衣做饭,为儿子洗脸擦身,就像小时候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精心照料着;夜晚忙碌一天的妻子又为他泡脚按摩……就这样,康铁金在床上躺了两年,老人和妻子白天黑夜地轮流伺候了他两年。在他最痛苦的两年里,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妻子不离不弃支撑这个家。每每提起这件事儿的时候,康铁金都激动地告诉我们:我是个急性子,刚开始整天对她们发脾气,命运为什么把我捉弄成这样?这个时候,母亲和妻子总会安慰我好好养病,一切会好起来的!是母亲和妻子给他活下来的勇气,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 

  身体厉行  再苦也要让母亲幸福 

  康铁金为了让母亲过上好生活,让妻子不那么劳累,这个倔强的汉子没有向命运低头。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以超人的毅力能依靠拐杖能走了,看到自己能生活自理,康铁金发誓为了给妻子分忧和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要开始学做豆腐。 

  对于做豆腐一窍不通的他,硬是靠一点点的摸索,坚持学会了卤水豆腐加工。康铁金说我不能让生活打败我,我有双手,能干活!我不能让母亲妻子照顾我一辈子。由于行走不便,他拄起了拐扙,在大锅与石磨间,别人几步的距离,他要走十几步,有时来不急就爬,冬天手冻的红肿,母亲心痛儿子,说别做豆腐了,起早贪黑的,正常人都快熬不住了,何况你还有病,他总是说没事,我能行。 

  一根拐杖、一台电磨和一辆“倒骑驴”小车,康铁金开始了他做豆腐的生涯。豆腐卖钱,豆腐渣喂猪,康铁金在妻子的帮助下硬是靠这股自强不息的精神,把看病欠下的6万元外债还清了,这六万元当时对一般家庭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 

  2007年由于父亲病逝,弟弟又长年在外地,康铁金要把老母亲接到了身边,母亲不愿再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再增加负担,老人坚持想要一个人生活,康铁金夫妇说什么也不同意,妻子卜桂花硬是把老人“”到了自己家里,从此与老人一铺坑睡到现在。 

  康铁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这辈子,最亏欠的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妻子。我跟妻子的路还很长将来可以慢慢补偿,可年迈七旬的母亲已经风烛残年了,我应该让她天天享受儿子媳妇的呵护的天伦之乐。康铁金说到做到,一栋老房,东屋住着老人、妻子和自己,西屋住着儿子和儿媳。一家人和和气气。老人牙不好,康铁金就嘱咐妻子做饭时多放些水,这样煮出来的米饭比较软,老人牙不好,但是爱吃玉米,康铁金就嘱咐儿子儿媳外出买熟玉米,告诉妻子做饭时在米里加把小玉米碴子。无论春夏秋冬,都要给老人做一道可口的菜下饭。每次做豆腐都要留一碗豆浆,加好糖后,趁热亲自给老人端去。老人气管不好,每到冬季就咳嗽得直不起腰,康铁金夫妇多次求人给老人找偏方,抓草药,无论多忙,多累,亲自给老人煎药,吹凉了,不烫了,再送到老人手里,看着老人喝下,在他们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了,有时候还可以到村口溜达溜达。用康铁金的话说,母亲身体康健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言传身教    孝老敬老永相传 

  康铁金夫妇照顾老人的言行影响着刚刚结婚的儿子和媳妇,这对新人与康铁金夫妇住东西屋,儿子儿媳不仅对双方老人倍加孝顺,对奶奶更是关心倍至。无论是康铁金的儿子还是儿媳,只要是老人想吃的,爱吃的,只要能买到一定满足老人的愿望。老人买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奶奶带一份。 

  在康铁金夫妇的带动下,石城村的老百姓纷纷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孝顺父母、关爱家人的事迹,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精神,整个村子形成了家家致富、家家和睦、家家孝顺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