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妇联2014年妇女发展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26.01.2015  15:43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甘井子区妇女发展工作在市妇联发展部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妇联中心工作和城乡妇女发展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城乡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为出发点,把保障妇女基本权益和发展需求作为发展工作的落脚点,积极引导广大妇女群众投身到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中,为全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领先发展做出新贡献,取得了一些新成绩。

  (一)“双学双比”与“巾帼建功”成果显著

  双学双比扎实推进。结合甘井子区妇女发展实际情况,区妇联以示范基地为依托,深化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以提高农民收入,创新增收模式,转变农业发展理念为目标,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妇女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提高她们的竞争意识和业务能力。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行各业妇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在工作中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涌现出大批杰出女性,成为行业中的中流砥柱,展现了新时期农村女性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启动“女性让家园更美好”主题活动,以创建“巾帼绿色庭院”、“巾帼绿色示范村”、“三八绿色工程”基地为主要内容,扩大妇女参与面和社会影响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社区和巾帼生态庭院。以妇女为龙头,坚持以小家庭为载体,拓展大领域工作,以富有特色的工作,凝聚妇女,带动家庭,切实加强妇女道德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和平安家庭建设,以家庭美德教育推动全村文明进步,激发家庭成员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长效发展。推进“绿化家园,巾帼行动”载体活动,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区域建设,全区涉农街道示范村创建工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双百达标”全部实现。

  巾帼建功彰显作为。我区妇联积极配合各部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深化“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及“巾帼文明岗”圆梦服务活动,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帮助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妇女树信心、找岗位、建功勋。在市妇联发展部的关心、支持下,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创业培训中,妇女受训率达到了40%以上,培养了一批巾帼创业带头人。争创“巾帼文明岗”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巾帼文明岗成为全区各单位出成绩、出女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妇女立足本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争创一流业绩的重要平台,成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开辟新纪元

  大力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及其他各类小额贷款扶持妇女创业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及时掌握最新政策,解决存在问题,在受益面、发放额度、落实贴息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惠及更多妇女。进一步支持妇女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妇女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关注女大学生创就业,挖掘实训岗位近千个。深入开展以“送培训、送技能、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活动,帮助2个企业申请省妇联创业循环金项目,推荐3个妇女行业协会带头人进入大连市妇女行业协会任职。积极争取市妇联定向扶持资金,为6个项目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8万元。

  (三)妇儿民生项目多措并举

  进一步落实新型女农民培训。2014年,甘井子区妇联在市妇联发展部的指导下,结合我区农业发展和现代妇女培训需求,将开展新型女农民科技培训暨美丽巾帼幸福课堂纳入重点工作并有序落实,倾力为我区妇女参与科技培训搭建平台,促进了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以点带面,提升学习型女性和学习型家庭的参与率、覆盖面和成效率。培训着力面向基层,服务妇女,通过建立幸福女性课堂基地、幸福女性课堂分站以及幸福女性流动课堂的方式,将其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企业,以村、社区的“妇女之家”平台为基础,在妇女群众中开展果树种植培训、电子设备使用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礼仪培训、文体活动等培训,以构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化生活方式为主题,全面塑造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新女性。从观念上、心理上、技能上全面塑造与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共同成长的“幸福女人”,为女性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加强妇女儿童救助工作。继续挖掘统筹社会资源和力量,不断壮大我区妇女儿童基金,为更多妇女儿童谋福利,解难题、办实事。三八节前夕,已有四十多万爱心资金注入账户。区妇联拿出32万余元用于关爱特殊群体。其中:春节前夕,为120户困难家庭每户发放救助金1000元,为10名残障人士每位发放救助金5000元;给坚强母亲王艳送去1万元扶助金,给区特教中心的170名孩子们送去了价值11560元的生活用品;拿出5.7万元为570名社区女性两委成员免费复查,并进行进一步的跟踪治疗,温暖默默奉献的社区妇女工作者;拿出5.9万元扶助贫困母亲,开展妇女儿童健康培训;六一儿童节为180对爱心妈妈和贫困儿童发放价值9880元的礼物,为患有宫颈癌、乳腺癌的母亲发放救助金3000元。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在六一期间开展各项活动受益人数达2754人,其中流动儿童737人,活动所涉金额145434元。

  2007年以来,区妇联依托区慈善总会,建立了贫困母亲救助基金,2013年三八节,区妇联又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40万元建立了“女性健康守护基金”,以期更好地守护妇女儿童健康。几年来,经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不断的资金注入,妇联“基金”总额已达到百余万元万元。仅2014年一年,进行妇女健康培训和妇女素质培训6次,受培训妇女达2000余人次;继续实施“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发动社会力量成立“许庆慧母亲救助基金”,救助妇女和儿童达1082人,共计373400元。女性健康工程已自下而上成为各级妇联组织的重点工作,对妇女普遍进行“两癌”检查,提高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已在各级妇联组织中形成共识,被普遍接纳、强化和落实。区妇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成功动员蓝天医院和北大医院为妇女免费或优惠体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争取全覆盖,达到无遗漏。

  二、2015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

  抓好“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培训、拓宽培训渠道,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妇女综合素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妇联组织阵地作用,促进活动开展。通过全面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以妇女儿童为主体,在扶幼扶弱、助学帮困、答疑解惑、法律维权、便民服务等方面为妇女提供全方位服务,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特色服务,积极打造巾帼志愿者服务品牌。认真设计和开展活动,吸引和凝聚更多志愿者,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制定制度、建立档案、健全巾帼志愿者的培训、服务、评选表彰等机制。

  二是推进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稳步落实。继续以区、街、社区(村)美丽巾帼幸福课堂为依托,以构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化生活方式为主题,进一步落实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全面塑造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新女性。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努力把妇女的发展需求转化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以促进妇女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宗旨,为妇女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根据农村妇女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以每月一堂幸福课堂和向基层分餐配送专题讲座相结合,持续跟进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科学致富的水平,实现妇女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三是创造平台助力妇女干事创业。立足于妇女实际,积极主动地与区人社部门、市妇联职业培训中心和社会有关资质热门培训机构沟通合作,按需更好地服务妇女创业就业需求。以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和区人社局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为示范引领,帮助女大学生增强信心,挖掘门路,争取扶持和优惠政策,带动更多大学生大胆开创事业。针对农转城妇女和城市失业闲散妇女,结合地域发展实际需求和妇女自身条件,送培训进村(社区),开展家政服务(月嫂、保姆、营养配送、保洁)、物业管理、居家养老、中医保健、推拿按摩、手工制作等方面培训,使妇女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学习掌握新技能,实现再就业。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引导女企业家协会会员与创业带头人,吸纳和带动更多女性创业就业。

  四是多管齐下推动小微企业计划收获硕果。加强女性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首先加强女性中小微企业法人代表和高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培训,提高统筹规划,高瞻远瞩、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决策能力。开展家政服务和手工制品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女性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手工制品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能力。依托省妇女手工制品商会会员企业辽宁省女性手工制品交易市场,建立手工制品创意实训基地。推出妇女手工制品品牌,打造甘井子区妇女手工制品品牌效应。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手工艺继承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创办小微企业,增强手工制品产业吸纳妇女就业能力,带动妇女就业和手工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