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之——多措并举抓扶贫 补齐最短板 同步进小康

27.01.2016  10:58

  嘉宾:省人大代表 吴丽华 王瑞勠  省扶贫办主任 李 军

  采访人:本报记者 徐铁英

  记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我们将如何作为,才能补齐这块短板?

  李军: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硬办法,才能确保1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79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8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实施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对居住条件较差的,实施移民和住房改善脱贫;对因病致贫的,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对因学致贫的,实施教育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实施社保兜底脱贫。

  吴丽华:近两年,我省实施的定点帮扶、选派驻村工作队等措施,为贫困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实现了稳定脱贫。“十三五”期间,还应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驻村帮扶制度。

  记者:省委、省政府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实现“精准滴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李军: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要把“六个精准”贯彻落实到各项扶贫开发之中。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搞清楚,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

  王瑞珅:找出致贫原因,进行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帮助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发展特色增收项目;对职业院校贫困学生和获得“两证”的青壮年劳动力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参与经营,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对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培育发展旅游产业。

  吴丽华:实现全面小康,尤其要重视残疾人这个困难群体。目前我省残疾人中农村人口占比多,他们的脱贫工作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重点解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困难,建立残疾人康复和救助制度。

  记者:今年,我省1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辽西北占了10个,脱贫攻坚难度大。

  李军:应加大对辽西北的对口帮扶力度,给予政策倾斜。在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对口帮扶阜新市、朝阳市、铁岭市的基础上,新增营口市、鞍钢集团对口帮扶建昌县,盘锦市、辽河油田对口帮扶义县。同时,对辽西北地区给予脱贫攻坚差别化扶持。

  王瑞珅:结合朝阳地区实际,重点实施产业脱贫和移民脱贫。朝阳五个县(市)都是省级贫困县,17.2万贫困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因地域致贫,返贫风险和脱贫成本高,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是最佳途径;朝阳的设施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良好,应统筹安排各项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实施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