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也有一个“乔家大院”

17.03.2015  10:35

  长隆德庄园长廊里坚固的木质结构。

  庄园里唯一的一处瞭望角楼。

  长隆德庄园已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庄园的檐角花砖雕刻精美。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在庄河市蓉花山镇蓉花村五道沟长隆屯,也有一座晋商建的“乔家大院”——长隆德庄园,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之一。站在村头,远远就能看到青砖黛瓦、翘角飞檐的一排古建筑,使小山村瞬间多了几分古色。

   东北地区最高水准的清代民居

  长隆德庄园所在的长隆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闲暇时,附近的村民常会在庄园的门楼边谈天说地。这个辽南版的“乔家大院”始建于1860年,占地70多亩,现存68间房屋。当地老人说,这里原来有220间房屋。蓉花山镇的工作人员姜福龙介绍,初建时,长隆德庄园整个大院共分8个大院落,每个大院中又有3个小院,大院院墙高达7米,3000多延长米的护院围墙圈出一个方方正正的院落,院落四角还有4个炮楼和望台。围墙全部用花岗岩细石砌成,最大的石料长达4米,重达2吨,需要9匹马才能拉得动。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长隆德庄园现存的所有房屋不用一颗钉子,由于大院房屋均是木质结构,依靠中国传统建筑里榫头、卯眼的凹凸便实现了完美对接。庄园里最粗的木柁,直径近1米,长十几米,如此粗壮的木料当地根本没有。据考证,当年修建庄园选材讲究,所用木材均从长白山地区运来,红松木直接扔到鸭绿江,利用水道漂流至庄河,再由纤夫沿着庄河逆流而上,经过太平岭拉到五道沟。庄园里不仅每个房间窗棂上都雕刻图案,而且雕工精细,不尽相同。特别是房屋檐角的花砖,每一块都雕上精美的八仙图案。

  走进院落,院墙重叠。姜福龙说,这里有自己的特殊秩序,一个大院中套着3个小院,有正房和厢房,分别为老爷主屋、闺秀阁、男客室、女宾屋。粮仓、老井、石板路……处处让人感受到清末能工巧匠的巧妙构思。有专家表示,长隆德庄园代表了清末民居的最高水平,在辽南乃至东北都弥足珍贵。

   李家兄弟的发家传奇

  长隆德庄园距今已有155年的历史,鼎盛时,这户人家有300家丁40护院。此处大宅的主人是谁?

  姜福龙说,长隆德庄园的主人叫李盖臣,祖籍山西太原府张化营。明末清初时,李盖臣的祖先李大荣、李大贵兄弟二人结伴从山西来到庄河经商,逐渐聚敛财富,成为辽南乃至东北地区的大地主之一。随着几代人的发展,李氏家族富甲一方,曾被慈禧太后称为“东北第二大财主”。

  其实,早期的李家兄弟也是穷得叮当山响,随着闯关东的人群来到了庄河太平岭地区,在一位山东人开的大车店里打杂。说来也怪,兄弟二人不提工钱,只要求东家管吃住就可以,二人干活很实在,还一心一意为大车店发展出谋划策,深得车店老板的器重和信任。后来,车店老板要回老家,便把大车店无偿转让给这兄弟二人。李大荣、李大贵转身变为老板,大车店挣的钱也成为二人创业的第一桶金。

  据庄河史志办的工作人员李玉娜考证,李大荣、李大贵的真正发家,得益于1851年清政府发布的鼓励百姓到东北开荒种地的《辽东召民垦荒则例》,当时有大量农民来到庄河开垦种植,李家兄弟开始接收一批批“闯关东”的难民,向他们提供住处和种子,让他们自己去开荒种地。兄弟二人要求难民开荒的土地产权归属李家,就这样,兄弟俩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占产户”。接着,他们又开始经营车马店和杂货铺,开启了李家商业奇迹的大门。

  以晋商特有的精明,李家哥俩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鼎盛时期富甲一方,产业涉及铸铁、酿酒、缫丝、绸缎等各个方面,在东北地区开了60多个商号,遍布盖州、营口、辽阳、沈阳、长春、哈尔滨、济南、北京、内蒙古等多地。相传,当年李家掌柜春天赶着马车出去收租,走一圈回来,就快过年了。李家人出门也不用带一文钱,因为一路上,都有自家店铺。

   古老庄园默默记录一个家族的变迁

  尽管李大荣、李大贵开创了李家商业帝国,但他们保持了勤俭的晋商特性,没有建立一处房产。直到李大荣、李大贵的玄孙辈时,也就是第五代李盖臣时,李氏家族拥有的土地已经超过万亩,拥有巨额财富的李盖臣才开始着手建造庄园。

  1860年,李盖臣把庄园选址定在了庄河蓉花山镇五道沟。当地百姓说,当时李家在五道沟一共建了3个庄园,李盖臣拥有长隆德,他的另外两位兄弟李琰臣和李尽臣分别拥有

   长隆功、长隆义,寓意

  长久兴隆。但创造商业奇迹的李家,辉煌并没有延续太久,李家后人自身的不思变革,加上李盖臣后辈中有人染上吸食鸦片、赌博恶习,李氏家族日益衰落。到民国时期,加之社会动荡,遍地匪患,李家遍布大江南北的店铺一个个被他人占为己有,让蓉花山脚下的长隆德庄园举步维艰。

  1945年以后,李家大部分房产出售,长隆功、长隆义历经战乱,早已毁坏。拥有8个大院、220间房屋的长隆德庄园,一部分变成了五道沟小学的教室,一部分分给了贫苦的农民。后来,一些房屋被改成供销社、幼儿园。

  在此过程中,庄园的面貌受到了影响,一些门窗被现代式样取代,院子里种上了庄稼。

  姜福龙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这个难得的清末民居,当地政府多方努力,1993年,长隆德庄园挂上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五道沟小学随后搬出。此后,每年都有一定的保护资金投入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 2013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庄园被毁的炮楼修复了……长隆德庄园的昔日气势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