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敢促销却无货消费者“被耍了”

28.10.2015  11:42

  昨日,沈阳网友崔先生给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打电话投诉。他说,今年10月7日上午10时,他在某某商城看上一件运动款品牌T恤,原价189元,十一期间促销特价只要169元,说是由该品牌位于安徽旗舰店负责发货。于是,他就拍下了这件商品,付款时加上一个平台的优惠券,只付了149元。

   市民投诉

  半个月为啥还不发货?

  “可是,过了2天,大概是10月9日,我到网站上一看,商家还没有发货。于是我联系商家客服,客服说他们国庆促销很忙,现在也没有货了,要不就等10天后再发货,如果不想等就申请退款。”崔先生说。“可是,网店页面上明明写的是现货,商家却说没货,这不是在诱导消费者吗?!”一气之下,崔先生给电商平台客服打电话投诉。“电商平台客服说由于卖家是第三方,而非平台自营,建议我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投诉。”于是,他决定再等10天。10月11日,他到网站上发现商家已经将该商品改成“无货”。

  10天后的10月19日,崔先生再到网上查看,发现商家还没有发货。致电客服,客服说他们在库房理货很忙,过两三天再发货。于是崔先生又继续等。10月22日,半个月过去了,沈阳的气温已经由二十度降到了几度,商家还没发货。于是,崔先生再致电商家,商家的答复是“没有货了,你取消订单吧!”“从‘忙’,到‘等十天’,再到‘等两三天’,直到‘没货了’。前后四次,商家都用了不同的借口。但我发现,商家的手法就是一拖再拖,目的好像就是想让我取消订单。我现在怀疑,商家根本没有货,或者是存量很少,只是用低价来吸引流量赚订单。”崔先生气愤地说。

   商家诉苦

  电商平台促销卖家卖一件赔50元

  昨日,记者通过崔先生的订单信息隐秘身份联系到平台第三方卖家。当记者问是否有现货时,卖家支支吾吾没有正面回应。当记者提到是否搞特价不赚钱时,卖家开始吐苦水:“平台让每个卖家拿出一件商品做促销,价格要低于竞争平台,不推不行,所以第三方卖家只能硬着头皮做促销。这件T恤是特价款,189元的价格原本是最低价。促销卖169元,买家又用了20元的抵用券,相当于我卖一件赔40元钱,再加上运费,卖一件相当于赔50元。”这位卖家吐苦水说,“卖得越多赔得越多,我们这种小店根本扛不起。拒绝发货也是无奈之举。”

  这位卖家说,目前几大主流电商平台间的促销大战非常激烈,无限地让利促销使第三方卖家不堪重负。“在各种促销活动中,赚钱的是少数。大卖家做得好的话,忙活一场赚到了人气,小卖家就只能干赔钱。”

   电商平台

  取消订单卖家赔偿40%

  对于崔先生买特价商品卖家不发货的遭遇,昨日记者联络到电商平台。经过售后人员的沟通,商家同意给崔先生40%作为赔偿。

  答应撤诉的崔先生仍然表示心里很不痛快。“仅仅在这件衣服的交易中,一定有不少买家因为卖家不发货而取消订单,卖家或许因此会沾沾自喜。我多次投诉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不到70元的赔偿,而只是想讨个说法,不能让卖家这种欺骗行为得逞!”崔先生说,他仍然会网购,但在选购商品时,或许会尽量规避第三方卖家。

   专家建议

  恶性价格战或影响购物体验

  元旦、春节、国庆、店庆、双11……每逢节假日,各大电商平台间便会打起促销大战,甚至有平台自己创造自己的购物节,每个促销大战中,价格战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主战场。

  为了在价格战中取胜,电商平台对旗下的卖家也会做出各种硬性规定,并相应的会有一些奖惩措施。这使得卖家不得不“挥泪大甩卖”。对此,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建议,电商平台的竞争不要仅仅集中在价格上,更要看重买家的购物体验。“崔先生的遭遇尽管是少数,尽管涉事的是第三方卖家,但是崔先生对电商平台的印象大打折扣,这对平台本身来讲,得不偿失。”这位业内人士称。

  同时,他建议卖家在参与平台活动时量力而行。“参与不参与活动,卖家都有主动权。如果没有能力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耍小聪明,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信誉。而没有信誉做支撑的网店,必定走不远。”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