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污水处理厂监管打造新模式 辽宁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160座污水厂运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24.12.2014  13:23
      建设:安装电子眼,实现全省城镇污水厂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2014年12月20日,全省16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顺利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我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时监控全覆盖。

辽宁,人口4300万,年排放污水25亿吨,其中三分之二的污水是居民生活产生,这些生活污水经过遍布各地的各式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再排入河流,完成水循环,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省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继两年新建99座污水处理厂后,2013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环保厅全力督办新建2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圆满完成三大战役,在全国率先摘掉流域重度污染的帽子。为了继续巩固这一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治污效益,省政府决定实施“天眼”工程,为每座污水处理厂安一个电子眼——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污水处理厂运行。

2013年10月,由省环保厅牵头,省移动公司直接负责,全省污水处理厂视频监控系统全面开工建设。因为冬季施工难度大,为抢时间,早日发挥视频系统的效用,全省14个市同时开工,各部门各司其职,不分周末假日连续奋战,部分污水处理厂因位置偏远,受雪天低温气候影响大,光纤铺设异常艰难,施工队伍克服困难,昼夜连续,硬生生抢在恶劣天气到来前成功完成建设内容。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部分重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胜利完成,整个项目投资508万元,铺设网络光纤专线160条,安装电子眼320个。现在,每一座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和出水口都装上了高清网络摄像装置,具备360度全方位监控、多画面轮巡、录像回放和手动抓图等功能,同时,整个系统通过网络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24小时的不间断监控,实现了无人值守,不仅节约了管理成本,还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每天,各级环保部门通过一台电脑,轻触鼠标,即可查看任一污水厂的运行画面,调阅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监控污水处理厂运行,处理解决各类运行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当污水处理厂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时,无论污水厂地处多远多偏,环保执法部门都能通过监控系统调取当时的事故录像,排查各时段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数据,并依此为证据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处理突发性事故以及调处污染纠纷。

延伸:指尖轻触,开启污水厂公众参与管理的新形式

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和每户家庭息息相关,不仅是政府关注,百姓也关注,家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转没转?达没达标?现在,基于全省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省环保厅开发了手机端公众查询系统,查询系统包括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项指标实时监测数值和在线监控图像,市民可在辽宁省环保厅网站下载软件,通过普通的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任意一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辽宁也成为全国首例向全社会公开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和现场视频的省份,开创污水处理管理工作公众参与的先河。

向公众开放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使得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污水处理的过程显得不再那么神秘,普通百姓在家里就可以通过这款软件来查看现场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掌握污水处理的小知识,让百姓能够方便地了解污水处理的工艺和过程,知道污水是怎么处理的,什么情况下的排放是达标的等等,这种信息公开的形式既为老百姓了解和宣传污水处理工作打开了一扇窗,也为实施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供一种交互平台和载体。正是有了公众的监督参与,使污水处理厂的“天眼”变“千眼”,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环保一家监管向全社会监督转变。

展望:深化信息技术,打造辽宁污水处理厂运行数字化管理

按照管理需求,下一步,辽宁还将启动工况系统建设,把污水处理厂的中控系统、泵、风机等设备逐步接入环保监管平台,2015年拟在大连试点。通过风量、电流、电压、溶解氧值和污泥浓度来远程诊断污水处理厂运行问题,评判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实现污水厂运行智慧管理。还考虑新增加公众参与模块,实现和百姓的互动交流与反馈,从市民反映的问题起,到限时核实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过程告之市民,并将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形成全社会合力共管污水处理厂运行的态势。

辽宁污水处理工作正在渐渐开启数字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不久的将来,一个可以实现污水厂运行远程管理、评价、诊断及服务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体系将逐渐呈现,它将极大地提高对污水厂管理的智慧化程度,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环境效益,为清清辽河水的持续改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