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实力沈北” 绘就“大美新区”

21.01.2018  11:02

  站在2018新年的时间轴上,回望逝去的五年,是沈北新区成就辉煌的五年、跨越发展的五年、和谐共享的五年;展望未来五年,必将是沈北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也是沈北新区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的五年。面对正在加速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沈北新区正以不忘初心的信念,砥砺前行的决心,阔步美好新时代,开启美好新征程。

  发展空间

  过去五年 发展空间持续优化

  坚持规划先行,深入实施《沈北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做优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蒲河生态经济带、辽河旅游景观带、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成为沈北发展的重要引擎。“八横十纵”大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地铁2号线通达沈北,城市承载力大幅提升,吸引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综合实力

  过去五年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五年累计引进项目637个,新增开工面积1380万平方米,279个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四上企业”达到603家,培育形成了食品医药、汽车及轨道交通、智慧、航空等主导产业。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沈北成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动力

  过去五年 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在机构、编制、岗位、人员等关键领域开展了诸多艰巨而富有创造性的改革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制定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依托沈北大学城优势,集聚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家、重点实验室66个、创新服务平台10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46项,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

  过去五年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沈北新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守住生态红线。投入近45亿元,完成蒲河生态廊道综合治理和辽河湿地工程;现有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2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4平方米,宜居宜游的城乡风貌日益彰显,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民生福祉

  过去五年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坚持民生为本,筹集近100亿元资金,累计完成65个村的宜居乡村建设和27个连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全面优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38007元、五年年均增幅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7736元,五年年均增幅7.5%,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

  “今后五年,强化‘项目为王’意识,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富民强区,以只争朝夕的拼劲,重点推进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城市配套、民生改善、队伍建设再提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沈阳北部现代化、综合性副城。” ——来自沈北新区《2017政府工作报告

  一个新五年拉开大幕,一个新征程盛大起航。58万沈北人民团结一心,在建设全面小康的征途上开始了新的竞跑。

   实力沈北

  成为沈阳振兴发展新引擎

  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实现8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60:35,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新兴工业占比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道义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初步形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建成;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实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活力沈北

  成为东北最佳投资创业服务区

  到2022年,将沈北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政策最优、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投资洼地和创新高地。

   绿色沈北

  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到2022年,全区人口城市化率达到90%,承载吸纳能力达到大中城市水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实现100%,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5天,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优势得到巩固和提升,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

   和谐沈北

  成为全省平安建设排头兵

  到2022年,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监控视频全覆盖,初步建成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森林火灾等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幸福沈北

  成为东北宜居宜业新家园

  到2022年,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达到沈阳市主城区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5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00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实干出精 彩奋战创辉煌

  201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更是沈北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区上下满怀激情,抢抓机遇求突破、乘势而上谋发展,一幅建设实力新区、大美沈北的画卷铺展开来——

  项目为王 壮大经济总量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确保全年新引进项目100个,全年开复工项目100个,开复工面积不低于3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3亿元。

  实施“沈北人才”战略,出台鼓励政策,落实补贴资金,引进、培养、留住高精尖人才;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开通行政审批网上中介超市,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服务,推进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带建设。

   结构调整 推进协调发展

  做强新兴工业。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食品医药、新能源汽车及轨道车、航空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做优现代服务业。依托产业优势,推进总部、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集聚;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恒大足球小镇、腰长河锡伯故里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东北地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做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继续建设益农信息服务站,支持禾丰牧业、华美畜禽等龙头企业发展电商平台;依托沈北休闲农业观光带和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全面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建管并重 美化城乡环境

  大力实施公建项目、城乡路网、交通设施、城管养护、亮化绿化等260项工程;积极推进京哈高铁盛京站、地铁4号线北延线、黄河大街快速路、沈康高速连接线等重大工程;完成陵园街贯通、怒江街北延等一批道路工程;新开通2条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站点50个;大力开展“蓝天工程”,通过玖环环保产业园、国能生物发电等生态环保项目,确保大气优良天数达到265天。大力开展“碧水工程”,投入1亿元,推进孙家洼、新城子、道义等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确保水质达标;以智慧城管平台为依托,建立查、治、改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新增街角公园、口袋公园20个,加快推进公园之城建设。

   民生为本 共享发展成果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确保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新增创业人数1000人,成为辽宁省创业型县区;确保文艺二小沈北分校、雨田实验学校及4所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七中沈北分校、清华万博、道义二小完成主体工程;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创建全国示范区;全面做好锡伯族博物馆运营管理,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锡伯族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启动建设沈北规划展示馆和档案馆;投入13.4亿元,完成1900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投入7675万元,继续实施5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和51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启动美丽乡村试点,持续提升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

  改革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

  推进园区建设改革,构建“产业园区+平台公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深化区域合作,抢抓京沈合作契机,向对口区域精准发力,在对口招商、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蓝图已绘就,创业正当时。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沈北新区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非凡的气魄、更加务实的作风,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

  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策划

  撰稿:李莉

  摄影:张文魁

  制图:魏爽

沈阳新建盘活停车泊位20万个 建设浑南大道快速路
  今年是加快推动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大干之年,新浪辽宁
找准定位 强化措施 为沈阳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李海英) 1月Syd.Com.Cn
八旬老人来沈探亲迷路 好心人和民警助其归家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讯(主任记者王立军) 一位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