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京1636开始,沈阳与旗袍的故事讲了三百多年

22.09.2017  18:06

  旗袍文化在盛京的肇端和发展的这段历史,中间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与伏藏,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沈阳的财富,是整个旗袍产业界的财富,更是中国服饰文化与产业的共同财富。

  从旗袍文化的起源说起

  旗袍是是盛京的,是沈阳的,是中国的

  旗袍文化,如今已经成为全球中华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的标签,上至国家领导人的夫人们的礼仪正装,下至时尚街拍镜头里的都市白领,从中国到世界各地的华埠唐人街,旗袍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然而,旗袍这个以民族文化来命名的服饰究竟前世何处?

  旗袍发祥于1636年的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如今,这已经是各界的共识。

  说旗袍文化,不能不提清文化;说清文化,不能不提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建立大清,擘画了从国体到服饰的一应新朝规制。

  据史料记载,1636年的四月十一日,皇太极率文武百官在盛京城德盛门外的天坛祭告天地。他在祝文中说:“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正式宣告了清朝的建立。接下来,朝廷次第颁布了宗室王公与福晋、诸臣顶戴品级服色等制度。“削发易服”,旗袍从此成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法定服饰,成为满汉通用服装,沈阳也由此成为“旗袍故都”——旗袍文化从此产生,之后凡此种种变化,皆由此而来。所以,旗袍文化的根底在沈阳,抛开沈阳谈旗袍,旗袍只能是一种时尚,一种款式,一种品位,一种穿衣选择,一种视觉效果,而不能称其为文化,更遑论深入的产业文化挖掘与创意细节的纯正。

  清灰哈拉彩绣云鹤夹旗袍(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旗袍文化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什么

  文化发端的伟力,与河流的源头一样不可动摇

  我们今天看种种影视剧,清宫戏里规制繁复、锦绣炫目的种种宫廷旗袍,民国戏里摇曳生姿、风情万种的旗袍女郎,都是旗袍文化的靓丽名片,以至于提起旗袍,我们脑海里往往浮现出阮玲玉、胡蝶等一大批旧时上海名媛们的妩媚形象,名导李安、张艺谋、王家卫镜头下的女星,把旗袍穿成了华语电影的文化标签。海派旗袍在20世纪上半叶名噪一时。

  但这一系列名片的第一张,就在盛京1636。

  长江黄河,中下游何其宽阔多变,气象万千,然而溯源而上,其源头滥觞处的涓涓细流却显得是那样珍贵而神圣,不可置疑,不可动摇。

  同时,从清代到民国到新中国,从盛京到奉天到现今,沈阳也一直是全国流行时尚的潮头所在地之一。19世纪20年代末,作家张恨水应张学良之邀来到沈阳,一下火车就被沈阳的大都市气象所惊呆,其中最让他感叹的就是这里穿旗袍的女人特别多;几乎在那同时,梁思成林徽因应东北大学之邀来到沈阳讲学、定居,西服、旗袍的绅士淑女服饰标配,也通过学者达人们的文化沙龙流行开来……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清文化、旗袍文化在各个地方衍生出什么样的变体,比如京派式样、海派式样、欧洲式样,无论在旗袍的用料、裁剪、细节上有多少种变化,只要女性一穿上旗袍,还是可以让人一眼就从其他同框的衣装中分辨出来——旗袍的可辨特质为何如此之高?恰恰在于旗袍文化一以贯之的强势存在,才使得这种衣着样式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万变不能离其宗:清文化、中国风、盛京味。

  民国时沈阳中街上走着穿旗袍的女人

  民国时大帅府里穿旗袍的女人们

  民国时期沈阳城的婚礼,女士包括女孩都着旗袍出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