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鸣岐为标杆做“四有”好干部

01.09.2015  10:34
  张鸣岐同志是辽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希望大家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四有”要求的提出,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张鸣岐同志为标杆,学习他的事迹与精神,是对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干部的有力践行。
  做一个“四有”好干部,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党”要求广大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公仆本色,杜绝特权思维,杜绝特权行为。“心中有党”要求广大干部努力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作贡献;要加强团结,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要坚持原则,敢于同消极腐败现象和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要言行一致,凡该做或公开承诺的事情,必须努力做到、做好等等。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有党,每天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在党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才能成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领导干部人人心中有党,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做一个“四有”好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民。作为党的干部,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心中有民”,就是要努力践行权为民所用的理念,就是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担当起领导地方发展的重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执政地位才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做一个“四有”好干部,还须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责就是勤政务实,忠于职责。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权力就是责任,掌握多大权力就要负多大责任,有多大的责任就要有多大的担当,责任人积极、主动肩负职责的情绪体验就是责任感。对于辽宁的党员干部而言,要以张鸣岐同志为榜样,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辽宁群众一起做好辽宁经济的振兴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做一个“四有”好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戒就是心中有戒惧、有底线、有红线,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始终按纪律来、按原则办,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做人不越界、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做到心中有戒,既是党性原则,又是修养方法。所谓“”,就是《党章》、《宪法》和一系列党纪国法。心中装着这些规矩,敬畏并遵守,防止行为、语言、思想的过失,才能在说话、办事、创业之中为自己营造不撞红线、不踩高压、不摔跤、不栽跟头的安全防火墙。
  张鸣岐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与“四有”好干部的标准和“三严三实”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因岁月流逝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以张鸣岐同志为榜样,通过向张鸣岐同志学习,打牢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焕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激情,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为深化改革解难题、为发展振兴出实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