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嫁衣 是同事的母亲帮做的

05.06.2017  09:57

 

  王玉梅结婚时,大家一起合影(左二是张延,中间戴花的是王玉梅)。读者供图

  

  “我想找一个人,当年我出嫁时是她代替我母亲为我准备的嫁妆,她是我同事的母亲,对我有恩。”

  昨日,读者王玉梅给本报寻亲栏目打来电话,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寻找自己年轻时的同事,尤其是当年受到同事母亲的恩惠一直没有回报,几十年来她一直念念不忘。

  自己母亲早逝

  同事母亲帮做嫁衣

  “那两件棉袄我特别喜欢,一个大红色,一个绿色,我穿了好多年都舍不得丢掉。”

  提起自己结婚时的两件棉袄,王玉梅就不住地念叨自己的好朋友张延,以及想再见见张延的母亲。

  棉袄的故事发生在30多年前,当时王玉梅22岁。

  “那是1985年9月,那个年代结婚都很简朴,也不时兴穿婚纱,尤其新娘子的嫁妆一般都会由娘家妈妈给做几套棉衣。可我母亲去世早,我18岁时她就走了,所以没人为我做这些。”王玉梅记得当时跟厂里的好朋友张延说起这些时,伤心地哭了,后来张延回家把这事跟自己母亲说了,母亲主动提出为王玉梅做棉袄。

  “我和张延是一个厂子的同事,当年我们都在沈河区豆制品工厂上班,我20来岁,张延比我小2岁,我们关系特别好。”王玉梅说,有了好朋友母亲帮忙,自己如释重负,破涕为笑。

  那两件棉袄做得特别可心,大小裁剪得正正好好,而且一个是对襟,一个是侧襟,两种颜色,两个款式,非常漂亮。

  “我结婚时,这两件棉袄就作为我的嫁妆一起带到了新家。当年张延还有厂里其他同事都来参加我的婚礼,同事们有的给我送了床单被罩,有的给我送了茶具,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还一起拍照留念,那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王玉梅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那么简单又真诚,让人难忘。

  工作调动失去联系

  “一直让我遗憾的就是后来我与张延一家失去了联系,那两件棉袄的恩情,一直没来得及回报。”王玉梅说,自己当年在工厂上班时每个月工资只有30元,仅够养家糊口,加上自己年轻不懂事,不懂回报,一直没能好好感谢张延的母亲。

  “当年张延家住在大东区五中附近,我经常去她家玩,我俩无话不说,恋爱的甜蜜、失恋的烦恼、新款的衣服样式,工作的辛苦等等。阿姨对我也非常热情,常常招待我吃好吃的。”

  王玉梅在工厂干了几年,因为工作调动后来与张延分开了,而当时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交通也不发达,两人渐渐失去联系。

  多年来,王玉梅也曾通过一些老同事四处打听张延的消息,但大家都与她失去了联系。

  “前些年我还去五中她家找过好几回,但她家已经搬家了。听别人说她家可能搬到一个市场附近,我也去找过几回,但都没找到。”王玉梅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放不下。

  还有机会报恩吗?

  “都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现在只想找到她们,问问她们这些年生活得怎么样,再与好朋友坐在一起,相互倾诉衷肠,也非常想见见张延的母亲,再次感谢那两件棉袄的恩情。”

  王玉梅向记者提供了张延年轻时的照片,那是当年她结婚时,张延来参加婚礼,她们一起照的。照片中,王玉梅头上戴着一枝红花,笑得合不拢嘴,一起合影的张延也是风华正茂。

  如今30多年过去了,年轻的小姐妹已变成了老姐妹,她们还能再相见吗?张延的母亲今年也应该有八九十岁高龄,王玉梅还有机会报恩吗?

  本报欢迎知情读者提供线索。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