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心跳骤停昏倒火车站 好心人实施心肺复苏术救命

05.03.2015  13:58

近日,沈阳的贾女士突然昏倒在沈阳站候车室内,呼吸、心跳骤停,危在旦夕。如果不是现场有人及时出手施以正确的急救,贾女士即使保住生命也很可能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这一幕,被围观市民用手机记录了下来。3月4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找到了照片中身穿粉红色衣服奋力救人的女子——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李伟。同时记者获悉,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沈阳军区总医院,计划每年至少培训1000名市民志愿者成为合格的急救员,并在沈阳各大公共场所安放550台自助除颤器。

回忆两分钟抢救决定生与死

李伟回忆,对贾女士实施急救是在2月27日9时50分左右。“当时我和两个同事正在候车,突然看到距我们不到100米的地方有很多人聚集围观。我走过去,发现一名50岁左右的女性倒在地上。我在医院工作了5年多,接受过急救培训,马上就上前探查了患者情况,发现她无呼吸、无心跳、无意识。我立即告诉围观市民后退到一米之外,保持空气流通,让同事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马上给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

经过抢救,患者终于有了微弱的心跳和呼吸,李伟和同事赶快把患者从冰冷的地上抬至车站工作人员值班室内。约10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患者通过“急救绿色通道”被送至医院,经紧急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第二天顺利出院。“其实整个救治过程也就两三分钟,但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时间再抢救,即使能保住生命,也很可能留下一辈子的脑损伤。”李伟说。

计划每年培训千名市民急救员

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高燕介绍,对于心跳骤停患者抢救的关键是时间,心脏停止跳动后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每延后1分钟,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将减少10%。但目前,再发达的急救系统也无法保证医疗急救人员每次都能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所以“公众急救”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了解,为了普及公共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技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沈阳军区总医院,在辽宁率先开展了公共急救项目,计划募集55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安放在机场、车站、企事业单位、娱乐场所等沈阳各大公共场所内,以供市民急救时使用。

同时,还将对沈阳市民免费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每个人只需花费四五个小时,就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据了解,每年将至少培训1000人。

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您会吗?

一旦遇到此类患者,先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判断患者状态。可轻拍患者双肩,大声呼喊患者,确认其是否有意识;观察胸部、探近口鼻判断是否有呼吸;检查颈动脉,在10秒内若没有感觉到搏动,可以认为病人心跳停止。

心脏按压的具体方法: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正确姿势为双手叠加,十指相扣,以下方一手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均匀按压,抬起时手掌根不能离开按压位置。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在5厘米以上,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按压与抬起时间基本相等。

人工呼吸的要点:1.清除口腔异物(假牙等),使呼吸道通畅;2.捏紧患者鼻孔,正常吸一口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使病人胸廓隆起。每按压心脏30次,人工呼吸2次,做5个循环。每完成5个循环后重新检查病人是否恢复心跳,如未恢复继续进行。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唐子匀

(图片由围观市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