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点赞大连创客空间孵化项目

11.09.2015  08:28

  9月10日,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致辞中对大连一家创客空间的孵化项目给予了肯定。这个仅有十几名员工的公司,位于大连高新区创客空间的示范基地内,依托互联网平台,对东北地区3万台机床数据进行搜集,并提供升级方案,而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是来自全国的28万名注册登记工程师。

  创新智库吸引28万工程师 大连创客空间的负责人于跃告诉记者,获得总理表扬的项目是一个线上平台,名字叫做“第九单片机开发网”,成立于2012年4月,目前注册用户281966人。整个网站都是完全免费的,28万个注册用户都是从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等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超过三成的人在企业和研究所里面任职。

  这个网上平台就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储备池”,也是未来在各个领域进行创新的“智库”。它通过线上的“集智”讨论,为有需求的项目快速地提供解决方案,进行“智慧众筹”。最近一年,“第九单片机开发网”推出了海洋水产物联网、煤矿巷道通信设备、BOXZ机器人套件、扫地机器人、广场舞播放器、虚拟云制造等一系列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作为一个线上平台,这个项目正在把闲置的机床、工程师的资源充分地调动起来,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大连创新创业已蔚然成风

  大连高新区自2000年举办“海创周”开始,在全国率先迈出了鼓励和扶持创新创业的脚步,并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如今,创新创业在这里已蔚然成风,并形成了集聚效应。在高新区,像大连创客空间这样的创业服务机构,目前已有20多家。不久前,高新区改造了6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作为“众创核心区”,大连创客空间、新工厂、创业工坊等13家创业服务机构免费入驻。

  这些创业服务机构各具特色、产业服务方向明晰。创业工坊着眼于为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创业辅导、项目合作、技术交流、场地孵化、人才对接、资源合作”等综合创业服务,产业方向瞄准智能硬件、O2O、TMT、跨境电商;新工厂着眼于创客类产品及教育产品开发推广,产业方向瞄准智能硬件类及创客服务社区;中以国际创新孵化器运用“投资+孵化+增值服务”的经营理念,除了与多家投融资机构合作外,还可提供创业导师培训、创新创业“云”平台、技术交易服务等其他增值服务,产业方向瞄准医疗、节能环保、农业、工业4.0、信息产业等。

  为提升创业孵化能力,高新区还出台“众创十二条”政策,预计5年出资1.5亿元,在办公场地、创业服务、孵化绩效奖励等方面出台补贴政策,吸引创业机构、投资机构在高新区聚集,通过“官助民办”的方式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培育创新企业1000家。今年,高新区还将举办多场创业项目路演,吸引北、上、广、深的风险投资人,帮助创业企业“借鸡生蛋”,实现顺利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现有大大小小的创业孵化基地50余个,创新创业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而有着一半瑞典“血统”的世界机器人行业领军者之一ABB更是没想到,在自家门口,沾亲带故的瑞典一大企业竟然无视他们,而选择了新松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一大批新兴、中小型机器人企业正在沈阳蓬勃发展,甚至有的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隐形冠军”。

  辽宁瓦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Waki机器人与亚马逊机器人同步上线,功能性能相当,成本却仅有对方的1/3;凭借硬币大小的“胶囊内窥镜”移动机器人,尚贤科技解决了传统内窥镜检查体感不适的问题,而且让医生诊断更加直观、精准;沈阳通用机器人公司拥有的力反馈技术和产品,在医疗手术等高精度作业领域独占鳌头;获得国家专利的医用物流机器人“大宝”,兼具了搬运、导诊、心理辅导等多种功能。

  沈阳有全国领先甚至世界领先的技术、企业,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强大的人才支撑,但与转型升级、加速振兴的需求相比,这还远远不够———在沈阳市决策者看来,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带动力,是沈阳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当务之急。

  沈阳市专门制定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并确定高新技术产业最为集中的浑南区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核心区,铁西区和沈北新区为重要应用示范区。以创新为引领,以重点区域为支撑,全面拉开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建设格局和产业布局。

  在此基础上,沈阳市政府成立机器人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市长亲任组长,每月例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

  突破资金壁垒,设立2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多方筹措、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加快机器人技术创新研发与服务等多平台建设。

  突破合作壁垒,组建机器人产业联盟和机器人协作创新中心,支持、推动企业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

  突破人才壁垒,启动“盛京人才计划”,筹建沈阳机器人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机器人领域相关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突破服务壁垒,中国科学院最高级别的研究机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家首个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沈阳加紧建设。

  沈阳新松战略合作与重大项目部副部长杜振军介绍,检验中心的建设不仅对于提高我国机器人产业质量水平、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屏障、推动沈阳制造向沈阳智造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大量的检验检测工作积累,将可形成机器人行业标准。而标准,是一个企业权威的话语权,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聚合跃升原动力推动制造全产业链升级

  精确定位,精准发力。新一轮振兴发展征程中,沈阳正创新实践、大胆探索,谋求再一次精彩转身、率先突破。

  聚合跃升发展的原动力,沈阳以机器人产业为核心和重点,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培育计划,推动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实现规模倍增、效益倍增,最大限度释放产能,从而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撬动沈阳制造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通过聚集国内外配套企业,沈阳市不断延伸、完善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系统集成和产业服务等产业链条。仅以浑南区为例,目前区域内已经有从事数控、伺服驱动等研发生产的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从事铝合金零部件制造与系统解决方案的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设备研发生产的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机器人产业配套企业。世界级产业基地崛起所需的产业环境、生态环境,正在不断夯实、优化。

  与此同时,沈阳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正在紧锣密鼓酝酿实施。

  沈阳将对全市3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逐一进行“诊断”分析,量身订制解决方案,推进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流程再造,并在重点行业开展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应用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

  在帮企业“体检”、为产业“诊断”基础上,沈阳还将着力搭建工作平台,发挥平台的沟通、“黏性”作用,密切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咨询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对接与合作,推动智能转型升级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事实上,产业、价值、模式等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实践探索,已经悄然展开。

  在沈阳新松公司的机器人装配调试车间里举行的机器人行业应用对接会上,沈阳机床、三一重工、北方重工、华晨汽车等56家需求企业与机器人工程师面对面详聊。应用的难点是什么,选择的顾虑在哪里,一方提出,一方解答。

  不久前,沈阳梵天、沈阳新松、沈阳远大三家企业正式“牵手”,开始了研制玻璃幕墙智能清洗机器人的跨界合作。业内人士介绍,该类产品目前市场上尚属空白,主要解决的是空中复杂作业问题,需要克服很多关键性技术难题,单靠一家企业的力量,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三家企业分属工业设计、机器人、玻璃幕墙不同领域,均称得上行业翘楚,三强联手,为沈阳企业协同发展、沈阳制造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了新的合作路径。

  融合渗透、协力跃升,这样的创造将持续不断,这样的探索会永不停止。

  智能制造———沈阳新一轮振兴的王牌,已由“机器人”率先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