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摸清南海中南部海域渔业资源“家底”

24.02.2015  13:35

  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亚洲最大的渔业科考船“南锋号”,近日圆满完成对我国中沙、西沙海域第4航次的调查,顺利返抵广州。这标志着我国对南海中南部海域的新一轮渔业资源调查全面完成。23日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获悉的。

  包括黄岩岛、南沙群岛在内的我国南海中南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和我国渔民世代作业的传统渔场。为更系统地推进这一海域的渔业开发,并为维护该海域海洋渔业权益提供全面、科学、权威的数据和资料,我国在2013年专门部署了“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国家财政专项,计划执行期为5年。

  据承担该专项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杨北胜介绍,项目实施当年,我国派出“南锋号”科考船完成南沙海域4个航次渔业调查,2014年起又执行了中沙、西沙海域4个航次渔业调查任务,调查范围覆盖了我国传统疆界内的南沙、中沙、西沙群岛及其附近全部海域。最近的一次调查自2015年1月10日起航,到春节前夕返航。

  杨北胜说,经过近两年的系统调查,我国已基本摸清南海中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现状。据初步调查,南沙海域渔业资源蕴藏量约180万吨,年可捕量50万至60万吨,名贵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多种;中沙、西沙海域中层鱼资源量为 0.73亿至1.72亿吨,乌贼现存资源量为400多万吨,可捕量约300万吨/年,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可以利用的大宗战略海洋生物资源。

  负责该调查的“南锋号”科考船2010年建成首航,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综合性海洋渔业资源考察船,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渔业科考船。该船配备了精良设备,可将声呐系统下沉到1500米深度对海底和鱼群进行探测,并可探测鱼群多少、鱼的大小和种类等情况。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