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决议 (2014年11月2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30.12.2014  12:15

  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 《关于我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会议认为,近年来,我省将旅游业确立为辽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实施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为促进我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真正把我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尽快实现辽宁由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特作如下决议:

   一、进一步明确对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增强各级政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广泛深入做好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朝阳产业,要注重发挥旅游业在我省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发展理念,强化战略意识,采取有力举措,努力把我省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大胆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整合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明确职责权限。加快旅游景区转制,促进经营企业化、开发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市场和产品开发等工作。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鼓励个人创办旅游配套服务企业。

   三、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

  要科学论证、统筹谋划,合理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挖掘、整理、整合全省旅游资源,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打破旅游地区分割,加强各地区间的交流、沟通、协作,实行错位发展,合作互补。加强辽宁沿海旅游带、沈阳经济区旅游圈、辽西北旅游区建设,创新旅游区域合作机制。要扶持和培育优秀的旅游城市作为典型示范,带动我省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扩大我省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文化内涵,彰显地域特色,精心打造辽宁旅游品牌产品和精品线路,树立辽宁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开发体现地方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商品,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采取切实有效的宣传营销策略,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制定多步骤多策略的旅游产品推广计划,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我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努力形成有影响的品牌效应。

   五、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专业队伍培养

  要强化 “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复合型旅游人才。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和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六、强化依法管理,加强人大监督,切实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精神,将我省的旅游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完善相关法规规章,推动实施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地方标准,加强市场诚信建设,使我省的旅游业依法、健康、有序、良性、快速发展。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工作的监督。各级人大代表应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积极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共同促进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