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秸秆禁烧的“最后一公里”

29.06.2016  12:27

  专家:沈阳农业大学原校长  张玉龙教授

  秸秆焚烧一般是指秋收后、下茬作物播种前,为种植下茬作物而将存留在田间的农作物秸秆在现场焚烧、进行销毁的行为。

  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基本上已形成共识,即诱发雾霾、恶化空气质量;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火灾、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恶化环境,诱发交通事故;浪费资源,加剧农田生态失衡。

  各级政府已采取了诸多措施禁止焚烧秸秆,但秸秆焚烧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打通秸秆禁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秸秆还田困难多

  现在耕地土壤有机质不断下降,农民种地只施化肥,养分不足,耕作层越来越浅、犁底层越来越厚;另一方面,大量的秸秆、有机物质被烧掉、造成浪费、造成污染。这说明秸秆还田必要、重要、紧迫。

  秸秆禁止焚烧进行有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直接还田,但秸秆直接翻压要粉碎和深埋,需要大型机械,现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难实现;而粉碎、耕翻、掩埋,多道工序,增加投入。

  秸秆翻到地里,微生物还与作物争氮,容易引起作物缺氮,因此,一般秋季翻压时就要施一定数量的氮肥、磷肥。

  翻压后,土块大、与秸秆混杂,易造成疏松,漏水漏风,需要耙、压等作业,否则翌年春播困难,不易出全苗;秸秆翻压,病菌与害虫易越冬,翌年防病虫害投入增加。

  秸秆禁烧、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秸秆直接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禁烧的主要形式与措施,存在着技术、机具、组织、协调、资金、示范宣传等方面的问题。而核心问题是收益低,实施主体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禁止焚烧难。

  解决秸秆禁烧要过6道关

  要解决秸杆禁烧的问题,需要过6道关:

  需要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引进与集成结合,且需要规范

  需要专用设备,如大型机具

  成立专门合作社或者纳入合作社的合作范围

  需要专用资金支持

  政府技术管理部门工作衔接要加强,解决环节薄弱问题,如农机不管栽培,栽培不管农机问题;克服经费使用不集中、技术服务不全面等问题

  政府主导作用需进一步加强,提供技术支撑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遵从市场规律,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增加农民收益;形成长效机制,使其变为农户的自觉行动。

  打通禁烧的“最后一公里

  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疏堵结合、多措并举的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设立专项课题,组织力量,开展系统研究

  需要大型、专用设备,要进行研制与资金投入

  需要必要的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一家一户不可能买一套机具,农机合作社实施成为必需

  将机具列入财政补贴范围,专项支持

  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成立协调机构

  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增加投入与服务;协调农机、农业、环保各部门统一,加强服务主动解决问题,加大宣传力度

  ●总而言之,秸秆综合利用最理想的办法还是秸秆还田,既可保证效果,又减少化肥用量,促作物高产稳产;降低购买机械的成本,研发出专用的买得起的设备,既减轻农民负担,又有了技术支撑;给予必要的补贴支持,农民不增加负担,还可获得高产,一举多得。

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李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