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众身边的社会课堂

08.12.2014  22:49

        辽宁省博物馆是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未来,辽博将搬迁至沈阳新行政文化中心,建成后的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将成为辽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将馆藏特色精品文物更好地展示给观众,如何利用传播手段提升辽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对此,记者采访了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

        问:自成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后,辽宁省博物馆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成为央地共建馆后,辽博借助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经费保障,立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在藏品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藏品征集收获颇丰,藏品体系更加完善;二是藏品基础性保护工作特别是预防性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三是学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些成果已经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实际成果;四是陈列展览丰富多彩,常展常新,更加符合观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五是文化交流渠道拓宽,在展览、学术等领域达成合作项目;六是人才培养取得进展,形成了一支年龄和专业结构日趋合理、爱岗敬业的人才队伍;七是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受众面更加广泛,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问:辽宁省博物馆文物珍品众多,其中,书画特别是晋唐宋元书画尤为珍贵。有了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请问贵馆在提高展陈质量、提升观众观赏感受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答:辽博是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馆藏文物近12万件,分17个门类,其中以古代法书、绘画作品的收藏最具特色和影响,馆藏8000余件(套)书画,品类齐全,精品荟萃,较为系统地反映出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演变的轨迹。我们首先是在展览的策划上下功夫,强化体系性。以鲜明的主题和清晰的脉络统领展览内容,举办了“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中国古代皇帝和名臣书画作品展”“千字千姿——中国古今千字文书法作品展”等馆藏书画特展。二是在展览内容的诠释上下功夫,强化知识性。围绕展览主题,横向拓展外延,纵向挖掘内涵,参照媒体普遍采用的“知识链接”的方式,编辑丰富翔实通俗易懂的知识信息,借助展览版面,语音导览机、电子查询一体机、微信平台、门户网站等载体,向观众传递系统深入的知识。三是在展览合作交流上下功夫,强化资源共享理念,加强馆际间的书画展览合作,扩展馆藏书画的影响力,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利用。近年来,先后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以及香港艺术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等同行合作,分别合作举办了“千年遗珍——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世貌风情——中国古代人物画展”“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等特展,为各地观众奉献了书画艺术的盛宴。

        此外,新馆的书法馆和绘画馆预计在2016年开放,按照中国书法史和中国绘画史的脉络,策划常设展。

        问: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采用微信、微博等方式服务观众,请问贵馆在这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答: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站、微博、微信作为服务观众的新方式变得越发重要,辽博也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宣传的实用性和紧迫性,于2011年正式开通官方网站,2013年建立官方微博平台,2014年建立官方微信平台。

        每逢重大展览、活动项目或者重要节假日期间,辽博三大官方公众平台积极互动,先期介入,同期更新。从筹备布展开始,就以“我在现场”的方式记录筹展过程,并在后续报道中陆续推出专题推介。“清宫遗珍——‘天禄琳琅’‘石渠宝笈’典籍书画展”是我馆首次利用官方微信推出语音导赏,工作人员特别邀请我和辽宁省图书馆馆长对重点展品进行导赏,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自家的微信平台为观众做语音导赏,让辽沈市民第一次体会到在任何地方都能“听展览”的便利。“卧游江山——中国古代山水画手卷展”在国庆节前开幕,官方微信特别邀请策展专家对重点展品进行语音导赏。仅7天时间,官方网站点击率多达1000万余人次,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新增粉丝近3000人,约有1.8万条信息收听官方微信推出的语音导赏,粉丝们对我们的微信导赏还比较认可,很受鼓舞。正在举办的展览“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威尼斯之辉”除设有微信导赏板块外,还推出“我爱威尼斯”专题解读,现已发送15期微信。目前,微信这个智能平台已经被广大市民所接受。

        问: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社会教育功能方面贵馆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答:一是通过内容丰富的展览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按照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书画艺术三大系列持续不断地策划举办临时特展。近几年,先后举办了“国家宝藏展”“大西北遗珍——丝绸之路文物展”  “辽海寻根、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英国美术三百年展”“威尼斯之辉——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南张北溥——张大千溥心畲书画作品展”等。

        二是通过“请进来”开展系列文化普及活动。围绕中国及辽宁本地历史文化、馆藏代表性文物和所举办的展览等,开辟“辽博讲坛”,策划举办历史文物知识公益讲座,邀请国内外及馆内专家学者按不同主题为观众解读历史文化,普及历史文物知识。免费开放以来,“辽博讲坛”每年都举办25场以上,逐渐走向规范化、系列化和常态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成为大众身边的历史文化讲堂。此外,围绕所举办的展览和中国传统节日等,策划举办适合未成年人需求的互动体验活动,如模拟表演、现场讲解、手工制作、绘画、摄影等。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场活动,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三是通过走出去送文化进基层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多年来,我馆的宣教工作队携带《辽河文明》、《辽宁千年文脉》、《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中国古代服饰》等图片展和历史文物知识普及读本,结合自编自导的展演节目,走进乡村、社区、学校、军营。我馆的志愿者队伍还开展了送文物知识进课堂活动,采用PPT课件在沈阳的小学定期开设文物鉴赏课,为更多的普通群体带去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化服务。

        目前,我馆已启动流动博物馆和儿童博物馆建设,努力在更大的平台上扩展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问:您心目中理想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辽宁省博物馆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提升?

        答:我心目中理想的博物馆应该是大众身边的文化场所,是人们体验文明、感悟文化、学习知识、欣赏艺术、汲取智慧、陶冶情操的神圣殿堂,是人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社会课堂。参观并利用博物馆日渐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自觉选择,如何回应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优质的文化产品惠及大众,已成为当今博物馆共同面临的课题。

        目前,辽博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在即将启动的新馆运行中继续保持在旧馆业已形成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并依托新馆这一优势平台,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功能。辽博将立足新馆,在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展览策划和文化产品开发,社会教育与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稳步提升,争创一流。(翟    群        袁    艳)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
这个周末可来沈阳市图书馆看展览听讲座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在这个周末,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