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个着力”贯穿振兴发展始终

28.12.2016  19:37

  把“四个着力”贯穿振兴发展始终

  ——三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四个着力”的理解和认识,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治本之策,把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着力鼓励创新创业作为动力支撑,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将“四个着力”贯穿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以实干作答写就“四个着力”这篇大文章。

  在辽宁振兴发展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四个着力”,这是总书记对东北振兴提出的总要求,也是辽宁振兴发展的总命题,引领各项工作的总纲领。从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表决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深入贯彻落实“四个着力”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所有这些,就是要进一步统一全省人民的意志,凝聚各方力量,确保把“四个着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好。

  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依靠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发展经济,政府置身事内,也要置身“”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审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集中力量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则统统放掉减掉,把更多的劲儿用在着力优化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上,用在增加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上。国有企业,是辽宁的难得资源与优势所在。要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促进国资布局优化、国企业态调整,不断增强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民营经济,是富民强省的“活力源”、扩大就业的“蓄水池”。要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放宽民间资本准入行业和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等多种方式,把我省民营经济培育成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单一偏重、链条短、层次低,是辽宁振兴发展的突出矛盾,必须横下一条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入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以三次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产业转型,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升级。同时,通过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牵动作用等多种方法,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在结构调整的一“退”一“”间,把握好二者的关系:该进,就勇往直前;该退,就壮士断腕!

  要着力鼓励创新创业,依靠创新引领和人才支撑增强新动能。必须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政策,落实支持创新创业的普惠性和差别化激励政策,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热情,点燃创新引擎。特别是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辽沈大地蔚然成风,以此集聚、释放强大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振兴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富民、惠民,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当前,我省振兴发展面临着巨大困难和挑战。但,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高度重视民生,不可有丝毫的松劲和懈怠。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保、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民生事业的推进力度,让全省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精神,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向着“四个着力”集中发力,辽宁老工业基地就一定能走出低谷、走出困境,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