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果树引到本溪 带大家走上致富路

16.10.2018  09:41

  “‘大苹果’来啦,快先进屋……”从丹东东港嫁到本溪16年,王晶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外号“大苹果”。不过这个外号可没有贬义,倒是姐妹们对她给大家带来甜美生活的感激。

  王晶是2002年从丹东东港嫁到本溪平山区兴隆村的,婆家有7亩多地,种的都是玉米,春种秋收,忙活一年也就够个买粮钱。农闲时,丈夫出门打零工,挣点钱贴补家用。

  2004年,王晶的儿子出生了,家里开销日渐增加,光靠种地和丈夫打工挣的钱已不够开支。王晶想把孩子托给婆婆照看,自己也外出打工,又怕婆婆的身体吃不消。思来想去,她想到了种苹果。

  因为王晶娘家就是种苹果的,如果能把娘家的苹果引过来,守家在地,既能照顾孩子还能挣钱。

  可是她的想法却遭到了丈夫的反对:你这纯属瞎胡闹!本溪和丹东的气候不一样。以前上级也扶持过种果树,好几年了,你看看谁家挂果了?

  丈夫的担心也有道理,王晶就说:“我让父亲过来看一看,他要是说行那就肯定行。我以前上学时,总帮家里看果园,技术上没问题,你得相信我。

  王晶的父亲到本溪看过后,觉得各方面条件还都比较适合,就给她送来了200棵苹果树。

  2004年4月,王晶把这些果树栽到了承包地里。

  刚开始,果树的长势并不理想,毕竟两地的气候还是有差异。但王晶没有气馁。她购买了关于本溪气候和苹果种植方面的书,边看边研究,遇到问题就给父亲打电话,或是向街道农科站的人员请教。

  几年里,王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花在了果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8年开始,果树的产量、质量逐步提高。

  她的果树多数上农家肥,打农药时,严格按剂量最少的打、而且套袋打,苹果上基本不沾农药。

  因为果形硕大、色泽艳丽、口感甜脆,很多人宁肯多走一段山路、多花一点钱,也要到王晶家买苹果。她也本着诚信经营的思想,一分价钱一分货,从不弄虚作假,买家一年比一年多。

  到现在,王晶的苹果被许多人买去当作礼物,每年苹果还在树上,基本就被订购一空,根本不用外出卖苹果。

  5亩地的苹果,平均亩产值在1.5万元左右。王晶终于把苹果种出了名堂。

  但是她并没有满足,她觉得做人最起码要有爱心和良知,要懂得帮助别人,尤其是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她开始种植自己生命中更重要的一棵树,那就是带动和帮助村里的姐妹们一起种果树。

  王晶成功种植苹果后,村里不少姐妹来找她帮忙买苹果苗,她就自费到娘家那边去给大家购买果苗。困难户谢永奎想种苹果,王晶给他买了100多棵苹果苗,还帮他栽到了地里。

  孙长波家里生活困难,一到秋天家里小孩就到苹果园边上转来转去。

  王晶就年年送他家一箱苹果,2015年又从娘家给孙家带回了10棵苹果苗,种在孙家房前屋后,孩子高兴得直拍手。

  王晶说:10棵苹果树,也就几百元钱,但是给孩子传承的爱一定可以温暖他一生的心,“现在学习可努力了,还说长大了要种好多的苹果给我吃。

  苹果树种下了,可还需要精心侍弄。不管谁家来找帮忙指导,王晶总是二话不说,丢下手里的活就走。更多的时候,她还主动上门服务。

  2010年冬天,村里组织技术讲课,王晶作为主讲人,向乡亲们传授种植技术。她把自己多年种苹果的经验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从施肥、套袋到修剪等,毫无保留、不厌其烦地教给大家。

  现在,有10多家农户在王晶的带动帮助下,提高了种植水平,改善了生活条件,尝到了苹果给生活带来的甜美。而姐妹们也都亲热地把她喊做“大苹果”。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金松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