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全国首捐赠在辽宁

09.09.2015  12:20

冯沪祥先生(左)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捐赠给了设在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夏铭阳 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首席记者 段芳宇)“这次回来特别高兴的是代表家里的先辈祖父、伯父,和我的表哥一起把中央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奖章捐赠给家乡。”

昨日,台湾著名学者冯沪祥先生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其祖父冯麟阁及大伯冯庸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捐赠给了设立在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该纪念章将在冯庸纪念室内永久陈列。

“这里是我的家乡,这里还是抗战的圣地”

昨日上午9点,捐赠仪式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铁西馆中举行。铁西馆中,冯庸元素共有5处。出门抬头可见的整体展示浮雕上,居首的便是冯庸大学校徽。捐赠期间展现了冯庸大学抗战时期各个阶段的历史照片。

“这个奖章是颁给冯氏父子两位老将军的奖章,是所有奖章里面惟有的特色”,在冯庸的侄子冯沪祥看来,这体现的是家族一贯抗日的爱国精神。

冯沪祥此前刚刚参加了北京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感慨万千,“个人感到特别荣幸的是冯庸大学师生抗战也是血肉筑起的长城。”

在冯沪祥看来,冯庸先生的抗战精神,以及冯庸大学的抗战精神的主要特色是,“代表全民抗战精神,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反对分裂的精神。”

捐赠仪式中,一位高个子青年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并不时拍照。这个青年人叫冯安华,冯沪祥先生的儿子,“我是特地从台湾来参加捐赠仪式的,捐赠给有抗战历史厚重感的地方很有意义。”

“这大概是21万抗日胜利纪念章第一个捐赠给博物馆,用于教育后人的这样一个事例,体现了冯氏后人的历史责任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秘书长王小兵对此给予很高评价。

这是冯沪祥第三次回家乡,难掩兴奋,“这里是我的家乡,是父老乡亲一起抗战的圣地,虽然我人在台湾,但心系整个中华民族。”

谈及观礼北京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冯沪祥说了个人心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相信这是所有中国爱国老百姓共同希望,共同梦想。”

“国家发给的奖章不只是发给家族的,是让人们知道东北当年还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

冯庸的外甥、80岁的张文琦昨日也赶到了捐赠现场,他是冯庸历史研究中心创办人,近些年一直为恢复冯庸大学而努力。

张文琦介绍,1927年,冯庸在沈阳建立了冯庸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学生总数达700余人。“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9月21日,日本关东军冲进冯庸大学,将校长冯庸劫持到日本东京。一位日本朋友保释冯庸,但日军的条件是:冯庸流亡海外,不得参与抗日活动。后在友人帮助下冯庸得以逃离日本,从上海绕道回到北平,继续主持冯庸大学校务。1931年11月1日,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誓师成立。

1932年上海淞沪战役打响,流亡中的冯庸大学学生成立了抗日学生义勇军,由冯庸率领到上海参加阵地宣传和救护工作。

“为什么冯庸大学没有了?”目前张文琦正在自制45分钟的《大学之诉》专题片,他说出了拍片目的,“在全中国真正有组织的,大学义勇军挂旗的作为全国号召的只有冯庸大学。起码叫我们辽宁人知道为什么冯庸大学没有了,不是说逃难办不下去了,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

在张文琦看来,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节点,将纪念章捐赠出来是有深意的,“国家发给的奖章不只是发给家族的,是让人们知道东北当年还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纪念章不只是给冯氏父子爱国情操的回报,也是代表东北当时的人民是如何的爱国,如何的希望统一中国,如何希望能够打造我们现在所理想的中国之梦。”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