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抗旱之际别忘绷紧防汛这根弦

03.08.2015  07:28

  连日来,遍及全省多地的持续降雨一扫入伏以来的沉沉暑气,不仅缓解了多日的旱情,更带来了久违的清爽。

  然而,最新的几则消息不免令人心忧:7月28日,省防办发出通知,目前辽宁正值“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的情况,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7月30日,省气象局解除了气象灾害(干旱)Ⅲ级应急响应,预计本周全省大部仍有强降雨发生。同日,我省取消了Ⅳ级干旱预警,解除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一系列消息都给了我们提示:虽然干旱对一些地区造成的影响还在,抗旱工作仍在继续,但在积极应对旱情的同时,防汛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大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严防因极端天气而造成的旱涝急转。

  俗话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饱受干旱之苦一月有余的辽沈大地,突然间拉响了防汛的警报,不免让人感慨“天有不测风云”。旱涝急转,大旱之后有大涝虽无科学定论,但在省内乃至国内发生的频次仍很高。许多人还记得2011年,我省前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一成半,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但是到了主汛期,全省普降中到大雨,多地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防汛形势立即趋紧。

  类似的事例在国内其他地区也时有发生,有些甚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这就提醒我们,在当下积极应对旱情的同时,也要做好防汛的准备,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周密部署。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更是考验党员干部“严”与“实”的标尺。面对可能发生的旱涝急转,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都是危险的,从严从实,未雨绸缪,才是正确的应对态度。

  如果真的出现旱涝急转该怎么办?多年来,我省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汛手段和机制,比如层层落实责任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等等,都在历次主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规律,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就能确保全省安全度汛。

  另外,近些年我省旱涝灾情时有发生,对我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从长远来看,农业要解决靠天吃饭问题,还是得靠调整农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同时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从源头上遏制旱涝灾害带来的损害,从容面对大自然的莫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