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康平打造“一城一湖三带”旅游格局

16.11.2015  10:14

 

 
核心提示
  今日之康平,立足丰富的自然禀赋资源和厚重的人文资源,昂首阔步迈向“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双轮驱动新纪元。康平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亿元,加快推进“一城、一湖、三带”旅游格局形成,打造“辽沈北大门、生态会客厅”。
  深秋时节,在康平县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五彩斑斓的枫叶迎来一批批沈阳、铁岭以及吉林、内蒙古等地的游客。 “这里地处辽宁和内蒙古交界处,受寒冷干燥的沙漠气候影响,深秋的枫叶不仅有红色,还有紫色、黄色、青色、绿色,被称为五彩枫。我们远道而来,只为看这最美的枫叶。 ”一位沈阳游客说。
  康平旅游越来越热。据权威数据,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康平县接待游客5万人次,增长了31.7%。近年来,驻守辽沈北大门的康平县,坚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从改善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入手,克服重重困难,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勇气和魄力,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工程。如今,秀美康平已然初长成。今日之康平,立足丰富的自然禀赋资源和厚重的人文资源,昂首阔步迈向“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双轮驱动新纪元。
  旅游产业上升为支柱产业
  日前,康平县召开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决定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撑全县的支柱产业。依托优质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禀赋,用创新改革思路,进一步落实旅游产业布局,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融入地域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构建发展促进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速推进具有康平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新常态下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
  康平明确了旅游发展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亿元。旅游发展排名进入沈阳乃至辽北地区县域前列,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比2015年显著增长,形成具有鲜明认知力的旅游品牌形象,进而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打造“辽沈北大门、生态会客厅”。
  推进“一城一湖三带”格局
  按照 《沈阳市康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康平县将在今后时间,加快推进“一城、一湖、三带”旅游格局形成。 “一城”即滨湖宜居生态明珠城,“一湖”即卧龙湖,“三带”分别为“绿色长城”生态观光带、“辽河文明”生态休闲带、“多彩巴尔虎”生态体验带。
  “一城”即康平滨湖宜居生态明珠城。依托滨湖新城,以滨湖健康休闲生活为吸引,以大辽圣市商业街、腾龙阁、博物馆、规划展示馆为支撑,加快发展康养产业,加快食、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服务要素集聚,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辽北第一健康生态城。
  “一湖”即卧龙湖。依托卧龙湖生态资源,以建设滨湖浴场、水上乐园、湿地科普馆、龙背山现代农业景观带、“最美环湖路”等项目为支撑,加速生态优势向旅游吸引的转变。
  “绿色长城”生态观光带。围绕“金沙绿林”强反差景观,以辽蒙边界阻沙带、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枫林红海、特色采摘园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快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户外运动、休闲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带。
  “辽河文明”生态休闲带。围绕辽河沿线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以辽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辽河湾花海景观带、青龙山湿地、祺州城遗址、辽代古塔、特色采摘园等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开发生态观光、水利科普教育、户外休闲等旅游产业,支撑辽河建设“中国一流的国民休闲旅游基地,中国5A级河流型生态文明示范区”。
  “多彩巴尔虎”生态体验带。以巴尔虎山景区为中心,以周边民族特色村屯、那尔苏王陵、寒富苹果采摘园等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休闲养生、山地冰雪运动、特色餐饮等旅游产业。
  设立5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
  为完成上述发展目标,从2015年起,康平县每年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按照一定标准,对旅游规划修编、旅游资源保护、特色旅游开发、客源市场开拓和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工作进行补贴。同时,推进各景区提档升级,力争卧龙湖生态区在2016年年底前通过获批4A级景区,2017年年底前获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让卧龙湖的旅游品牌叫响东北三省。□本报记者/郭 星
  本版图片由燕东亮/刘晓放/本报记者/郭 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