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个雷打不动的“探父日”

09.03.2016  06:23

  皇姑区站东社区90多岁的老人赵玉田是不幸的,40多年前,他的老伴去世,留下5个子女;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从他退休那年起,5个子女每周六都雷打不动地准时赶来看望老父亲。邻居们每每看到赵玉田的子女们准时到父亲家,都感叹“赵老爷子的福气”。

  1968年,44岁的妻子突然病亡,46岁的赵玉田为抚养儿女着想,一直单身一人。当时除长女参加工作、长子在部队当兵外,其他3个小孩仍是不能自理的顽童。同事、朋友多次给赵玉田介绍对象,均被其婉言谢绝。赵玉田既当爹又当娘,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含辛茹苦地把3个孩子拉扯大。

  1982年,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赵玉田退休了,退休后他读书看报不识字,棋类扑克不爱好,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那时,5个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小家,一开始打算每月都给老人一笔钱,让他爱吃啥买啥,爱玩啥玩啥。后来子女们发现,父亲缺少的不是钱物,而是亲情,因为每次儿女、子孙回去看他,都能让老人脸上露出笑容。

  为了让老爹快乐幸福地度过晚年,5个子女达成共识,决定把每周的星期六作为“法定”的“探父日”。从1982年赵玉田退休起的34年间,5个子女一直严格执行周六一起回家的诺言。

  每个周六早晨,赵玉田早早就扒着玻璃窗户向外张望,盼望着儿女们的到来。除了耳朵背听力差,赵玉田什么病也没有,牙齿比儿女们还好,能啃成穗的玉米,能吃牛腱子肉。他说自己长寿的主要因素,应该归功于子女的常来看望。

  除了周六外,赵玉田的每日三顿饭都是自己做,而且不重样,拿手菜经常得到重孙子、重孙女们的夸奖。读大学的重外孙子说,太姥爷做的红烧鸡、酱焖鱼赛过饭店;念小学的重孙女说,太爷爷用自己做的烤炉烤的红薯甩外面卖的十几条街。96岁的赵玉田心灵手巧,不仅会做烤炉,还会磨剪子、磨菜刀,晚辈13个小家庭的剪子、菜刀一直是他给磨。他在单位是缝纫技师,现在眼不花、手不抖,还时常用缝纫机为二十几口人缝制钱夹。

  赵玉田喜欢旅游,喜欢看二人转,沈城的怪坡、棋盘山、冰川动物园、东陵、北陵等是他周末经常光顾的地方,子女还时不时地带他到外地观光游玩。

  34年来,5个子女把双休日的一半时间留给了自己的子孙,另一半时间留给了老父亲。每个周六,赵玉田家41平方米小屋的餐桌上,摆满了子女们拿手的厨艺绝活,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他们都觉非常好吃。

  这样其乐融融的日子一晃已经过去了1800多天。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叶青、王若若

  为一句无声的诺言

  编后

  “为一句无声的诺言,默默地坚持了这么多年……”这是当年曾火爆全国的《我爱我家》的片尾曲中的一句歌词。

  而在赵玉田老爷子的家里,在5个孝顺儿女1800多个探父日的坚持中,我们看到了沈阳版的“我爱我家”。

  一个好家风、一段好家训,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一个家庭的和睦幸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百善孝为先,用心做一件事来孝敬父母,说起来轻巧,坚持多年却也不易。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次家庭聚会,一顿自己亲手做的饭菜,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莫大满足,却还是找出工作忙等借口,忽视了父母的存在,冷落了他们的情感。

  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2.1亿。2013年,“常回家看看”已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面对日益年迈的父母,我们能做的其实很简单,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是为人子女最大的孝道之举,绝非金钱和保姆所能替代。

  为赵玉田儿女们的坚持点赞,从这个周末起,你我也可以开始自己的“探家日”。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