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监测数据有效性

28.03.2016  11:13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支撑。环境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环境监测站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点数据的有效性是很多地方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合理地确定站点的位置和数量。要逐步完善、健全环境监测点位设置、变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程序。在站点设置数量和位置确定方面,要综合考量当地的气候特点、地理特征、人口分布情况、污染源分布情况,着力提高站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据了解,一些区县的覆盖面有限,监测站点数量不足,影响数据质量。

二是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对站点数据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要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方案、措施和机制。各地区要立足现有的环境监测人力、物力及技术装备等条件,逐步建立健全以环境监测站点监测为主、以其他环境监测手段为补充的环境监测工作机制。要综合运用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在定点采集、自动监测的基础上,采用视频采集、移动终端采集等手段,对环境监测站点提供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完善、补充。通过扩大监测区域、提高监测的频次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监测站点的盲区。

三是大力提高环境监测站点装备的科技水平、技术性能及规范化运行程度。要加大相关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特别是核心技术、成套产品、装备设备的研发,提高环境监测装备、设备的科技化水平,从而补齐技术上的短板。要提高装备设备的维护、管理、使用技能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装备、设备的技术性能。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站点日常监督和管理,减少主观、人为等因素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