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多措并举 丹东42个贫困村一年“摘帽”

04.01.2017  12:31

 

  “真没想到,我种的南瓜能卖1万多元啊!”临近岁尾,家住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亮子沟村的李洪宝与大川头镇、牛毛坞镇、永甸镇的100多户农民一道,都收获了一份“大礼”。在丹东市、县两级扶贫办的扶持引导下,通过与当地一家食品公司签订单,发展南瓜种植项目,这4个乡镇的1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公顷就收入3.3万元。短短一年,原本穷名在外的五道岭子、亮子沟、军民等5个村依靠南瓜种植快步迈上了致富路。

  今年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丹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聚焦各方面力量,落实责任,明确分工,与4个县(市)区139个帮扶单位签订了责任书,由各县(市)区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乡镇承担具体责任、村组承担直接责任,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同时,全市36名市级领导每人定点帮扶1个贫困乡(镇)、1个贫困村和1个贫困户,353个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124个贫困村。各帮扶单位与贫困户均建立了“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机制。

  与此同时,丹东在“精准”上下功夫,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确保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大西岔镇杨林村是宽甸县典型的贫困村,因交通闭塞,这里的村民长年生活在贫困线下。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依托资源优势,杨林村制定了长短结合的整村脱贫产业实施规划,建设规模化基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全村63户192名贫困人口收入已达到脱贫标准,杨林村达到了整村脱贫标准,戴了10年的“穷帽子”终于摘掉了。

  光摘“穷帽子”不是目的,根本是要拔穷根儿。目前,杨林村共有5个产业合作社,为每个贫困户上1万元股份,等所有产业都见效,每个贫困户每年可实现5000元至1万元的收入,到那时不只是脱贫,还会走向富裕。

  据了解,2016年,丹东共投入和帮助引进各类资金3.9亿元,在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525个,扶持贫困人口1万多人。

  “把帮扶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动员群众通过有效的劳动脱贫致富,积极探索与市场结合、与当地的资源禀赋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新路径,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丹东市委书记刘兴伟说。

  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脱贫一批、加强教育脱贫一批、移民和住房改善脱贫一批、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低保兜底一批,通过多措并举,截至目前,丹东共完成42个贫困村“摘帽”、1.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