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扭住改革的“牛鼻子”——二评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

17.02.2015  19:13

  东北经济当前出现的困难说明,东北振兴的任务尚未完成。而进一步推进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紧紧扭住改革的“牛鼻子”,杀出一条血路,趟出一条新路,实现新常态下东北经济的新跨越。

  东北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东北地区本身受计划经济影响较重,又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以发展代替改革的现象。体制机制不活,一直困扰着、阻碍着东北地区的发展。十年振兴,成就巨大,但快速增长让体制矛盾显得不那么突出。如今,经济增速换挡,深层次矛盾凸显。

  应该说,与以前相比,东北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但是,这一次冲击,是对结构问题的直接冲击,是体制问题的集中爆发。新常态下,希图仅靠扩大投资、做大总量渡过难关,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在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上,东北经济没有回旋的余地、延宕的资本。唯一的办法就是,拿起改革的武器,破解矛盾和问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东北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记者调研中,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插手过多、过细,很多事情他们说了不算。他们呼吁,企业厂子里的事,政府要少管,或者不管。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东北经济的突出问题。十年振兴既要用好市场的手,也离不开政府这只手。进一步推进东北振兴,仍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但政府这只手应用在总体规划上,用在提供服务上,用在市场监督上。一方面要剪除捆绑手脚、阻碍发展的“绳索”,使企业轻装上阵;一方面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为企业“雪中送炭”。

  国有企业改革,是东北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东北的国企个头大、地位重,为中国工业化作出突出贡献,包袱也比较重。十多年来,国企改革取得不小进步,但是,用人“铁交椅”、分配“大锅饭”、国有股“一股独大”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国企困难之时,“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当前,东北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股权多元化方面有新探索,在市场化选人、用人和市场化激励方面有新突破。

  金融体制等配套改革,是东北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领域”。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一点在东北尤其重要。东北经济以重化工为主,企业研发制造的多为事关重大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没有金融资本的融入,企业只能“小打小闹”。改革金融体制,加强产融结合,是东北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条新路。

  目前,东北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值得警醒的现象,东北虽是中国工业重镇,但是一些高端产业仍然处在链条低端;东北虽是装备制造业基地,但是一些企业机床仍靠进口;东北虽然科研院所云集,但是存在着科研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技术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巨大反差,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鞭策。只有通过改革,东北才能成为人才和资源流向的聚集区域,成为开发开放的热点区域。

  东北振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革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更需要去掉浮躁的定力。唯有如此,东北经济才有出路,东北振兴才有希望。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