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0.03.2016  09:34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再学习再思考之三

  (一)

  “壮士断腕”,是转型期和改革中的一条规律、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当下,辽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今天不以“壮士断腕”推动改革,明天就一定会面临更大的痛苦。沿着“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样一条逻辑链,准确认识和把握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进一步提高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闯关过坎,积极切实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二)

  今天“为什么”要打响供给侧改革攻坚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一些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缺少资金资源难以扩大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和一些空壳企业依然占有大量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

  一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大量闲置土地房屋;另一方面,对房屋有刚性需求的人群又大量存在。

  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所有类似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我们所能提供的有效的、高质量的供给不足,造成供需不匹配、不相容。

  推进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对辽宁来言,这种演进趋势更为曲折:如何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如何培育叫得响的品牌?如何拿出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如何拿出让人心安的产品质量?都是一个个沉甸甸的问号。

  推进改革,也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辽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而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譬如,过多的“”字号“”字号产品,是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结果。不转变,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发展也就难以持续,迟早会走入死胡同。

  (三)

  坦白地说,现在有些同志对供给侧改革“是什么”,还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说,供给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还有人说,改革是实行需求紧缩;甚至有人说,改革就是“关停”“减产”。

  要想搞清楚供给侧,首先要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个“”字,不是“侧重”,而是“”之义。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这一端来进行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需求侧。

  以往提到经济增长,我们会想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也就是需求侧。现在要注重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就是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譬如现在,很多铁选冶金企业总是在初级市场打转转,产品1吨卖三四百元也没人要。而朝阳市一家小企业,通过与东北大学专家合作,搞技术创新,生产出纯度超过99%的超纯铁精粉,每吨能卖到5000元以上,还供不应求。这就是供给端发力,从根子上拉动增长。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不学习不思考,就会“雾里看花”,执行起来就很有可能“剑走偏锋”。

  (四)

  供给侧改革要“干什么”?就是要扎扎实实落实“五大重点任务”。与中央的精神对不上的事不再干,对得上的事加把劲干。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要完全领会供给侧改革的深刻内涵,与中央的精神高度合拍,又要结合我省实际全面推进。既要有整体方案,又要根据地区实际有所侧重,把握好度。以中央提出的“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做好“加减乘除”,切实增加有效供给。

  比如去库存,我们一边要通过扩大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有效化解库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购租并举等举措有效化解库存,一边也要稳定供给,解决好区域性、结构性短缺问题。

  比如降成本,我们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切实以改革为企业经营和创业“松绑”“减负”。去年我省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60%以上,今后还要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比如补短板,要看到城乡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国企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困人口脱贫,这些都是我省长期存在的突出短板,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还要攻坚克难和啃硬骨头,拿出务实举措,久久为功,花大力气一一补齐。

  还应当看到,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天生的标签。以往,用投资直接拉动需求,是“三驾马车”中一匹“扬鞭奋蹄”的快马;现在,有效投资直接形成有效供给,恰恰是供给侧改革的“开山斧”。一边要通过实施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波音制造创新中心、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这些大项目好项目,以有效投资推动供给侧改革;一边要严格控制过剩产能重新产生,不走回头路。

  (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头万绪,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化繁为简、抓住本质。改革的灵魂、“怎么干”的答案,唯有改革创新。

  最近两年,我省出台的政策重点,就是在供给侧加大改革力度。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以及从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入手,研究出台了我省优化投资环境的相关办法,这些都是供给侧改革,目的就是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创业。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并非制定制度发布政策就万事大吉。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进简政放权、实行自我革命;同时,还要有更大的担当,为企业减负、不与民争利,继续拿出真金白银为改革创新铺路清障。

  现在的“五大任务”,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依然是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再比如,在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上,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必须改革投融资体制。

  近来,我省又相继出台了一批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政策。《辽宁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制造强省建设全面实施。我们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落实改革的各个环节,坚决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原则,紧密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创造,从最紧迫的事项、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从最突出的问题、从易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以改革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结构性改革可能伤筋动骨,带来一些疼痛。只要我们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经历痛苦和磨难,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这一重大机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扎实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定能为经济发展创生新动力、为人民福祉绘就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