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国工商报》辽河岸畔看巨变

05.03.2015  12:34
辽河岸畔看巨变 ——辽宁省大洼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助农记

           

            大洼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在这片素有“鱼米之乡”“北国江南”美誉的沃野上,30万勤劳纯朴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希望。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880元……这巨变,来自哪里?这背后,有何奥秘?

            有机水稻种出亿万财富

            大洼县地处辽河入海口,多水无山,种植水稻历史已逾百年。这里田成网、稻满仓,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生态稻米之乡”。

            大洼县是盘锦大米的主产区。为将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强做大,2005年,当地工商部门主动担当,在一次次调研和思变之后,将目光紧紧锁定在有机农业这个发展先机上。

            有机农业见效慢,标准高,靠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发展。几经论证后,大洼县工商局(今年更名为市场监督管理局)从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入手,依托其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引导他们示范种植,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要种出完全没有污染的有机水稻,拿下有机认证,并非易事。为了邀请认证机构的专家到现场指导,工商部门指派专人数次到北京协调认证事宜。当工商干部带着大米样本来到认证机构时,办事人员竟误以他们是当地农民的亲属。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年时间,就有5家企业的1.1万亩稻田取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08年1000多吨有机大米摆上北京奥运会餐桌。

            走俏的有机大米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这块“金字招牌”的作用,农民种植有机水稻的热情逐年高涨。然而,水稻价格忽高忽低、难以掌握,一直以来让农民十分头疼。针对这种状况,大洼县工商局因势利导,指导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使用了广大农户认可的“最低保护价+市场浮动价”的灵活定价模式,让农民告别了“押宝式”的生产。

            数据显示,目前大洼县已建立6个有机米生产基地,有机水稻种植面积2.7万亩,受益农户1.5万户,农民累计实现增收1.5亿元。

            河蟹养殖成就黄金产业

            提起大洼的农业发展,河蟹产业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九河下梢,水网密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大洼县自古以来就盛产河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洼人改变过去单一的水稻种植方式,采取有机稻田养蟹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稻蟹双赢”,更使大洼河蟹肉质更鲜美。

            盘锦市光合水产公司是大洼县最大的集河蟹繁育、生产、加工、科研于一体的龙头企业,通过以品牌带动河蟹产业发展和实施“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9000余户农户直接受益。

            凭借良好的地缘优势,过去这里的农民一直习惯在自家的稻田里养殖河蟹,但是多在村镇内销售,加之销售中农户争相压价,河蟹卖不出好价钱。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合作经营把势单力薄的农户改编为蔚为壮观的集团军。

            盘锦苇滩河蟹专业联合社是由大洼县5家河蟹合作社联合发起的。成立之初,大洼县工商局在政策扶持、品牌创新、农业订单等方面力促联合社在从小到大的发展中日益“强筋壮骨”。谈起联合社的发展,发起人巩金生深有感触地说:“成立专业联合社,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河蟹的产销问题,还能够保障价格稳定,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

            品牌效应、合作经营把农户与企业连为一体,而活跃于农村市场的经纪人,则在农户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架起了桥梁。二界沟镇20多名农村经纪人在当地市场监管干部的组织下,将全镇的河蟹源源不断销往外地,在购销、加工、运输等产业链中发挥了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立交桥”作用。

            据统计,目前大洼县稻田养蟹规模、产量双双居全国之首,农民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152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0%。

            □本报记者 马津 通讯员 赵振雷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