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农村寄宿学校营造家的味道

16.11.2016  14:34

  提要

  农村寄宿学校里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是情感的流失,一个是家教的缺失。所以,寄宿学校里的老师必须修好这两门功课。我省一些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开动脑筋创新住宿生教育方法,用精细化管理和爱心服务,给学生打造出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

  引子

    7岁的徐佳泽是我省20万农村寄宿学生中的一员,虽然小小年纪,可是已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早起叠被子打扫宿舍卫生,然后晨练出早操,排队用餐后自己刷餐盘,早自习诵读经典后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最值得期待的,是中午和晚饭后,有乒乓球等有趣的课余活动等着自己呢。

  因为农村乡镇学生住地分散,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增多,寄宿制学校便利的食宿、日渐完善的教育资源,满足了这些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据省教育厅统计,截至2015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学校已经达到498所,寄宿生近20万人。

    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难度更高,如何让这些孩子在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是寄宿制学校永恒的课题。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我省一些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开动脑筋创新住宿生教育方法,用精细化管理和爱心服务,给学生打造出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

  高低年级混寝

    在学生宿舍里充满兄弟姐妹情谊

  寄宿制学校需要对孩子们24小时监护,宿舍监管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城镇中心校现有373名小学生,其中有135名住宿生,包括79名男生和56名女生,来自周围7个自然村,最远孩子的家离学校大约有30公里。该校对学生的宿舍安排有自己独到的做法:不是按照年级来分配,而是“以大带小”,每个寝室都由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组成,这样高年级学生住上铺,低年级学生住下铺,高年级学生可以协助老师指导帮助低年级同学叠被子、洗漱、洗餐盘等。

  校总务处主任孙树明告诉记者,一般两三个月之后,低年级学生就学会了日常生活流程,就像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一样,也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好品质。此外分寝室的时候,学校还会参考地区就近原则,一个村的邻居、平时在家里也比较熟悉的会分在一起,宿舍老师也尽量由来自当地村落的老师担任。

    “我是城小小学生,良好习惯要做到……就寝之前洗漱好,干干净净去睡觉,宿舍生活真温馨,自理自立记心间。”每天上午的大课间,学生们做完课间操,还做一段学校自编自创的文明礼仪操。随着灵动的旋律,每个孩子一边大声唱着歌,一边熟练地伸展着四肢,文明习惯的养成就这样渐入心间。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龙潭中学这所山区寄宿制初中,有学生413人,其中寄宿生306人。该校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宿舍管理:选出能力强、负责任的学生担任寝室长,组成管理队伍,编排寝室卫生值日表,每天检查各寝室的摆设、卫生、就寝纪律等,并将检查结果每日张榜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这些日常生活的量化考核与优秀班级的评定挂钩,让班级的荣誉与每名成员都息息相关。为了班级的荣誉,孩子们都铆足了劲,班干部、小组长、寝室长各司其职,全班同学互相监督相互促进,蓬勃向上、勇于竞争的校风很快就形成了。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草河城镇中心校校长金明国说。

  白加黑衔接

    管宿老师把母爱送给孩子

  相比走读生,住宿生每天的生活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尤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父母外出打工数量多,留守儿童比例较大,更需要学校老师细致入微的关怀。

    为了保证放学后住宿生的吃住安全,一些学校精心安排了专职宿舍管理老师。草河城镇中心校总务处主任孙树明告诉记者,学校一共安排了8个生活老师,4男4女,年龄都在46岁至60岁之间,生活经验丰富,有爱心有耐心。每天下午4点上班,次日早上7点下班,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每天晚上,学校中层领导也轮流值夜班,全面负责晚上的各种突发情况。

  59岁的生活老师林士元已经在这个岗位干了10年,目前负责住在3楼宿舍的43个男生。每天4点上班后,他先给分担的各寝室打2壶热水,然后组织吃晚饭的学生站排点名,看看是否有事假和病假;晚饭后,组织学生上晚自习和第二课堂文体活动,晚7点学生进宿舍楼就寝,巡查人数后,锁大门,7点30分熄灯。每天晚上,生活老师还要巡房两次以上,非常辛苦。

    有一个六年级学生,习惯性尿床。林士元就与孩子商量,每天晚上尽量少喝水,半夜有尿别憋着。这个学生住宿3年来,林老师摸清了孩子尿床的时间规律,就每天晚上10点、半夜3点,两次定点喊醒孩子去厕所,让孩子不再有尿床的尴尬。

  锦州市义县大定堡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因为很多住宿生年龄小,晚上想家又哭又闹,学校就为学生免费开通亲情电话,每当学生想家时,由舍务老师带着孩子给家长打电话沟通交流。对个别智力稍差一点的住宿生,舍务老师就像对儿女一样格外关照,帮助洗脚梳头是常事。

    五年二班学生王振明说:“老师对我们很好,同学一起玩乒乓球、下棋很高兴,食堂每天都有肉吃,我愿意住校,不想家。”“这两年,女儿住校受到锻炼,变得更加独立懂事,回家也知道干活了。”草河城镇中心校四年一班车佩明的妈妈果帅告诉记者,自己家住白水村,因为和他爸经常出去打工,爷爷奶奶接送孩子不方便,女儿从小学二年级起就住校了。住校这两年,老师们非常关心孩子,变天的时候,褥子薄了,家长不能及时去送,老师会拿出备用品先给孩子们换上;谁家孩子拉裤兜子,老师都不嫌弃给换洗,有些事情,当家长的都做不到。

  一生一档案

    记录孩子成长

  在草河城镇中心校,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占三分之一强,单亲家庭的比例也较大,约占16%。学校心理教师屈月在心理辅导课上发现,相比普通家庭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缺少父亲或者母亲的关爱,性格比较孤僻、自卑、不合群,平时也不愿意与人沟通。

    住宿生久离父母,亲情缺失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波动。瓦房店市第七初级中学还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建住宿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成长进行动态跟踪。

  该校首先给每名住宿生建立起成长档案,了解父母外出务工、特困家庭、单亲家庭等情况以及详细的家庭住址、电话,以便随时保证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每个月,班主任老师都要至少与住宿学生父母通一次电话,或者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与孩子家长沟通,把孩子的细微变化和进步及时转达给父母。该校政教处主任孟广睿介绍,每学期末,老师们会走访15个住宿学生家庭,重点针对档案中的特殊家庭、学困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政府会对特困生免学费并给予生活补助津贴,学校也会免食宿费,并报销回家往返的路费。

    为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促进与父母的交流,每学期,学校还会敦促住宿学生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亲情信,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假日交给父母,父母签字后,开学带回学校存入成长档案。

  10月25日,刚入读七中的唐思宇给爸爸写了一封信:“爸爸,您为了让我能到这里读书,不顾自己的病体,一天干三四种活,每当回到家时总会看到您疲惫不堪的样子。快到开学之际了,您总算把学费凑齐了。当您看着我踏进七中大门的那一刻,您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能在这所学校读书,是您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一定会用一张张满意的答卷来让您知道,您的钱没有白花,您的苦没有白吃,您的希望没有失望!”

    来源:辽宁日报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