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恐归族”:一恐人情二恐钱

24.01.2016  16:20

  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戏今天开始上演,千千万万的人在赶路,方向都是家……

  当不少人提前几个小时到车站等候时,却有那么一群特殊的人,春节已成“甜蜜的忧伤”。

  他们既渴望回家团圆,又对回家充满顾虑,这就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恐归族”。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是总有种种原因使得这些“恐归族”迈不开回家的脚步:经济压力大、家长催婚……

  父母说,他们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常回家看看;专家说,对“恐归族”应加以引导,营造轻松、无压力的人际关系氛围。

  听听孩子们咋说:

  怕混得不好“没脸”

  80后的山东小伙小强(化名)毕业两年多了,去年换了一份工作,刚过见习期没几个月,他认为自己“混得不好,没脸回家”。

  小强在家排行老大,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沈阳;弟弟初中毕业后在老家做事,现在有房有车,还有一些积蓄,小日子过得很潇洒。而小强在偌大的沈阳没房没车,每月只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除去房租和生活费也剩不了多少,“回家过年,亲朋好友肯定会问及工资等问题,想想都不知道咋回答,所以今年不打算回去了,宁可一个人在这边待着,也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混得多不好……”

  停顿两分钟,小强接着说:“没赚到太多钱,过年回家开销大,老家又喜欢攀比,问起来不好意思说。”

  “新的一年,我要努力工作混出个名堂来再回家,到时候也风风光光的。”小强补充。

  怕人情债多压力大

  面对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其实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想与家人团圆,许多回不去过年的,他们心里比谁都不是滋味:“冷冷清清在小餐馆吃个饺子就是过节了,除夕夜给家人打电话说过得很好,其实这是善意的谎言。”

  在沈阳工作的小明(化名)就因为经济压力大,准备在沈过年。他说,春节回家也是考验钱包的时候,不仅需要来回的车费,还需要更多的人情债:“我爸妈两边都兄妹好几人,给老人买礼物、给侄儿外甥压岁钱,给爸妈最少得2000元,一个小孩的压岁钱就得两三百元,这加起来就得四五千元,再加上其他的请吃饭喝酒,算下来都得近万元。”

  现在小明刚成家一年多,又有了小宝宝,“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回去一趟经济压力实在太大了”。

  听听父母咋说: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市民,其中多数人表示孩子都回家过年,但是一位王阿姨称,儿子在南方工作,毕业三四年了,平时很少回家。

  王阿姨介绍,儿子一般每年回家两次:国庆和春节,回来跟他们交流得也不多,“平时多是我们打电话给他,他就说自己过得很好,聊几句后就匆匆地挂了”。

  去年春节期间,一大家子吃团圆饭时,有人问他咋还没找女朋友,他有些不高兴地说,一回家就催婚。“儿子不太愿意和长辈多交流,一是和他的性格有关,另外可能是他自己感觉混得并不是特别好,感觉没面子。”王阿姨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要求也不高,不希望他有那么大的压力,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我们就很知足了。”

  听听专家建议:调整好心态最重要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祥运表示,“恐归族”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

  现在的“恐归族”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一是每年回家,不少人要面对父母和亲戚的催婚;二是自身的经济压力问题,刚毕业或者出来打工的年轻人,没能攒下太多的积蓄,在大城市里生活有很大的压力;第三点就是车票难买,不少人站着回去,增加了身体负担,平时工作特别累,假期还得火车倒汽车的换乘,身体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

  还有一点就是,回家后整天的聚会酒场也让一些人感到身心疲惫,不少人说整个假期就在各种应酬中度过。

  建议“恐归族”要面对现实,千万不要有好面子的心理,要调整好心态,理解家人催婚是对你的一种关心。

  当然,这更需要整个社会将“恐归族”引导到健康的习俗当中,营造轻松、无压力的人际关系氛围。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胡月梅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