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更具绥中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08.10.2016  13: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绥中县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出了更具绥中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摆脱贫困”一直是绥中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多年来,绥中县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掀开了扶贫开发事业的新篇章。绥中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重要位置,矢志不渝、坚定不移,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发展。多年来,绥中的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坚持“丰满羽翼”,做到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坚持“久久为功”,做到扶贫开发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相结合;坚持“关注难点”,做到扶贫开发与造福工程相结合;坚持“核心力量”,做到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相结合,务实推进扶贫开发,取得较大成效。绥中县扶贫攻坚的实践,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五个一”:即传承一种精神,一以贯之地传承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决破除“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坚持“扶贫”更“扶志”、“授鱼”更“授渔”,以涓滴成流、聚沙成塔的韧性意志,弱鸟先飞、敢为人先的创业激情,一任一任接着干,一年一年持续抓,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认准一条路子,牢牢把握“科学、精准”这个方向,紧紧围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注重因乡、因村、因户施策,更加注重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和群众主体作用,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走一条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项目带动、产业共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扶贫开发路子;用好一揽子政策,倍加珍惜发展机遇,用好用足中央和省里扶持政策,联系实际、跟进细化、配套措施,进一步统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资源、扶贫力量,克服过去扶贫资源碎片化、各自为战、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变“漫灌”为“滴灌”,发挥好扶贫政策1+1>2的叠加效应,解决好扶贫资源到村到户到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一套机制,着眼长效、建章立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持续落实领导挂钩、干部包户对口帮扶、龙头结对、考核考评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县、乡、村、户”各层面联动、“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全方位发力的扶贫开发格局;树好一批典型,注重抓点示范,着力培育一批当地可看、可学、可信、可借鉴的脱贫致富典型,做到县有示范园区、乡有示范基地、村有示范户,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方法,由点及面、把“盆景”变“绿洲”,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扶贫开发良性效应。

对绥中而言,加快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是对绥中扶贫传统的历史传承,是加快跨越赶超的内在要求,更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在工作方法上,抓住“两个关键”:即要着力增强政策扶贫的实效性和瓶颈破解的针对性,精准研究贫困对象的生产生活现状、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把地域发展实际和群众自主意愿作为党委政府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针对性地突破生存环境差、产业结构弱、资金缺口大、技术技能缺等问题,起到“滴灌”帮扶的效果。在工作重点上,统筹“三个层面”:即要精准扶贫到户,重点围绕“增收”,解决好“生产缺依靠”“就业缺技能”“发展缺资金”“返贫缺保障”“四个难点”;要科学扶贫到村,坚持因村施策,做到产业扶贫、集体经济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党建扶贫“四个注重”。在工作推进上,完善“四项机制”:即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资金统筹机制、试点推进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在工作落脚点上,提高“五个精准度”:即要在扶贫目标、建档立卡、载体抓手、措施方法、脱贫验收上提高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