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以信息化推进司法现代化成果丰硕

02.07.2015  10:57

  原标题 打造互联网时代的“阳光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以信息化推进司法现代化成果丰硕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白阳、王茜)公平正义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呼唤。在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对依法治国、司法为民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通过信息化促进审判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举证明、诉辩明、裁判明、庭审明。在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中,审判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视化,每一步流程都可监督,每一种声音都可上达。司法公开正在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共享“阳光司法”的温暖。

     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助力“阳光司法  

  在最高法信息中心大平面,一个以中国地图为背景的大屏幕,每隔五分钟刷新一次,动态显示着全国新收案件的即时数据。文书公开数据、执行监控数据也在不停地滚动更新。

  大数据,大格局。这个汇聚了全国案件实时信息的“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是最高法近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缩影。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最高法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说,为了回应人民群众对“阳光司法”日益增强的期待,各级法院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用全方位公开“倒逼”司法能力提升。

  审判流程公开是司法公开的关键。过去,案件的审理进程只有经办法官和书记员才清楚,当事人只能想方设法托人打听。随着2014年8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投入运行,案件流程进展被分为8个节点向当事人及代理人及时推送。每次案件信息一有更新,提醒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到相关人士的手机上。从立案到裁判,审判活动均暴露在“阳光”下,审判透明度大大增强。

  长期起来,查询裁判文书费时费力,群众反映强烈。2014年1月起,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陆续“”上网,群众再也无需集中到案件审理法院查询文书,直接登陆“中国裁判文书网”即可轻松找到。目前,该网站的总访问量近2.4亿人次,日均访问量达50万人次。

  法院判决“执行难”是困扰群众的又一“老大难”问题。2013年建成的“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成了缓解“执行难”的有效手段。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执行财产处置、拍卖公告等信息。最高法还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开通“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促使“老赖”主动履行义务。两年来,已有165万人次的“老赖”被曝光,形成了强大的信用惩戒威慑。

     多措并举提升诉讼便民服务  

  登陆“资中法院”网站,点击“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填写立案申请,提交电子诉讼材料……2013年12月16日,四川律师王浩只花了几分钟时间,便在网上完成了一起民事诉讼的立案申请。这份于网上受理的电子诉讼材料,也让王浩成为四川省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平台运行以来的第一位受益人。

  信息化是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4年,最高法在各级法院持续推动的“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基础上,建成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的“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提供更便捷、更廉价、更个性化的诉讼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受累。

  2014年12月31日,具有网上立案、案件查询、电子送达、网上阅卷、监督建议等功能的“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正式开通。当事人可以在线提交民事申请再审材料,诉讼参与人可以登录查询案件进展信息。不仅如此,案件的流程节点信息还能通过系统,以短信、微信、微博等方式及时向案件当事人、代理人和辩护人推送。

  设在最高人民法院办公三区的诉讼服务大厅,是最高法提供诉讼服务的“实体店”。这个大厅具备再审立案、申诉接待、信息查询、卷宗查阅等功能,诉讼参与人可以通过大厅中的触摸屏、电脑等设备,自助查询相关案件信息和电子卷宗。

  不熟悉电脑操作,又不方便去法院查询,有诉讼服务需求怎么办?12368诉讼服务热线可以解除这些“后顾之忧”。诉讼参与人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案件信息、咨询诉讼问题、开展信访投诉、发出意见建议等。

     多媒体互动让法院与群众“零距离  

  信息时代的公民,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带摄像机。在法治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上传下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司法信息的需求。转变观念,锐意创新,人民法院近年来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在新媒体阵地上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2013年底,最高法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等国内主流微博平台全面入驻,多个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庭审过程通过人民法院微博在线直播,网民对此纷纷“点赞”。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261个法院开通官方微博,最高法院官方微博粉丝总数突破2500万人,国家队+地方队的微博格局已经形成,在各大政务机构微博中的影响力位列前茅。

  开设官方微信和手机电视APP,是最高法紧跟新媒体发展动向,完善民意沟通服务的又一创新举措。开通于2014年的官方微信整合媒体资源,集成各种司法公开渠道,为订阅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司法公开和民意沟通服务。截至目前,最高法官方微信已发布571期,订阅用户达19万余。而2015年2月底开通的“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则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人民法院重点新闻和重要案件庭审情况等司法信息,开通四个月多来,总用户量已超过50万人。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是法院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许建峰表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全面、实质、深度、有效”的司法公开成为现实,实现了司法服务的零距离沟通、即时性互动和无障碍共享。“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节约司法成本,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