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城区人均占有15平方米水面(图)

11.11.2015  17:38

  入夜,万余民众欣赏音乐喷泉。厚华清 摄

   核心提示

  通过几年的凌河治理,朝阳市城区现形成水面和湿地近万亩,城区人均占有水面达15平方米,形成了“十里长堤千顷绿,一面青山半城湖”的城市格局。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万余名朝阳市民便会涌向大凌河沿岸健身休闲。通过连续几年的治理,今日的凌河岸边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成为朝阳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朝阳市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治理与保护凌河是恢复朝阳生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既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朝阳市以落实“三带”规划为核心,以“两干”(大、小凌河)为主体,以“四源”(大凌河西支、牤牛河、第二牤牛河、老虎山河)、“三脉”(松岭山脉绿带、努鲁儿虎山脉绿带、七老图山脉绿带)为扩展,以“四点”(干流源点至上窝铺水库、阎王鼻子水库、白石水库、小凌河凌龙湾)为核心节点构建流域生态网络格局,全力打造凌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凌河流域治理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4年3月,朝阳市再次召开全市凌河流域治理工作会议,积极推进滨河路、凌河沿岸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制定凌河流域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建设规划,促进沿河“三带”健康有序发展。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是凌河防洪生态景观工程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两年来,朝阳市建成大凌河第四人工湖,形成湖面及湿地4100亩、绿化带1900亩,新增建设用地550亩,加之原有工程共形成水面和湿地近万亩,城区人均占有水面达15平方米,人均增加绿地5平方米,形成了“十里长堤千顷绿,一面青山半城湖”的城市格局,再造一个西湖般璀璨的北方明珠。去年朝阳城区段激光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和凌河湾湿地等现代亲水景观的建成,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人前来游玩。

  与此同时,县域凌河治理同步推进,特别是通过河道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湿地建设等工程措施的实施,使原本满目疮痍的河道实现了河岸顺滑、平直,行洪畅通,生态得到了恢复,水质稳定达标,实现了水清、滩绿、景美、路通,生态环境亦得到明显改观。

  目前,朝阳市完成了朝阳县小凌河源头区和老虎山河入境悬浮物治理、北票市凉水河治理、凌源市黄金带河生态蓄水、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凌河第一湾和南哨生态蓄水、干流源点生态建设及第二牤牛河入河口湿地、龙城区老虎山河入河口湿地、双塔区顾洞河入河口湿地工程,使县域凌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近年来,朝阳市实施10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及1项山洪沟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00多公里;开展10项湿地保护建设工程,形成湿地2000万平方米,重点打造了小凌河源头区二期、大凌河第一湾、小凌河第一湾、阎王鼻子水库至白石水库干流4个生态封育景观区,治理总长度21.8公里,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凌河两岸现已成为碧野千里的绿色生态长廊。 “阎白”滨河路50.2公里绿化项目建设工作已于今年4月份开始实施,目前已全部完成,共栽植银中杨、馒头柳等2万余株。

  目前,朝阳市正深入挖掘凌河流域的人文风俗、历史典故和文化底蕴,大力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民俗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