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开展大规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02.09.2015  09:15



朝阳市大规模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20世纪60-80年代,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农业学大寨的山区建设典型。自1993年开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朝阳市大凌河流域相继实施,22年时间里,共修建水平梯田165万亩,果树台田55万亩,高效水平槽工程950万亩。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传统的治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朝阳市水土保持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新常态的工作思路,贯彻朝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现代农业富民、文化旅游牵动、生态建设立市”战略部署,突破传统框架,转变治理模式,围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游开展大规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双塔区骆驼山子梨花山庄是朝阳市水土保持部门第一个打造包装的城市近郊乡村生态游示范区。12年间,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综合治理面积1100公顷,将这个昔日无人知晓、环境恶劣的小山村,变成了文明富裕、瑰丽多姿的都市休闲后花园。至今双塔区已连续四届举办“梨花节”,每年可接待游客40万人,机动车1.6万辆,各项旅游服务总收入可达100多万元。当地百姓靠梨果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平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1050元上升到现在的16500元,家家户户建起了新院落,物质生活逐年提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水保生态立村、开发绿色果品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展科教兴农示范”的发展目标。

喀左县尤杖子乡天龙源风景区,2012年由朝阳市水土保持部门组织编制了《天龙源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旅游建设实施方案》,并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实施生态景观工程,从此使其步入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生态风景区的创新之路。2014年,尤杖子乡把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强乡之策,多措并举筹措资金7000万元,如期完成了景区一期工程建设,并于2014年8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当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就达105万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65万元。仅10月3日一天,就接待游客5000人次,车辆达到1000台次。如今,天龙源风景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著称远近,集溪、泉、湖、瀑于一地,聚幽、奇、秀、雅于一体,山青水碧,风景秀美,已成为游客梦寐以求的观景佳境,带动了喀左县塞外水城、金鼎之地、楹联之乡、陈醋之乡、暴龙之乡、紫陶之都等美誉的传扬,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八盘沟村,农业学大寨时期由老劳模曲振生带领,在九沟十八岔兴修了千亩石坎水平梯田工程。现今,北四家子乡依托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尝试种植了大量油菜花,仅一年时间,石垒梯田里美丽的油菜花海就成为了传统古村中一道别有韵味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去参观游玩。县、乡政府精心谋划,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朝阳市水土保持部门将对这些年久失修的石坎梯田进行重新修缮,全力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弘扬老一辈奋力建设家乡的精神,使水土保持工程助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

建平县烧锅营子乡木头营子村石匠沟村民组,在回乡报效家乡的大户带领下,投资1.5亿元,对石匠沟的山、水、林、田、路实施综合治理,成功实现了整体搬迁,建成了风景宜人、生态宜居的品牌社区,带动村民们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市人大和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石匠沟村将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匠心独运的乡村生态游度假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文化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朝阳市水土保持部门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对当地开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提出规划建设思路,并将其列入“十三五”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支持石匠沟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推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游发展,预计到2017年基本实现山变绿、村变美、人变勤、家变富的总体发展目标。

朝阳市水土保持局开展的《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景观清洁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获得了市政府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奖,这是新形势下传统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升华。在下步工作中,朝阳市水土保持部门将在各县(市、区)大力开展生态景观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开展和将要列项开展的生态景观清洁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20条,实施治理面积550平方公里。支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游发展,使水土保持工程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富裕、绿色、文明、美丽、和谐的新朝阳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