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获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29.01.2016  12:56


  本报讯 记者张旭 张辉报道 “现在朝阳天蓝了、水碧了,在朝阳居住很舒服。 ”1月22日,在凌河岸边运动休闲的王伟这样说。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朝阳市于2014年6月通过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工作,并于2015年11月通过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复核,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2007年,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朝阳市启动实施了创建省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多年来,朝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模”工作,将“创模”工作作为朝阳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并将其纳入全市实施五大战略和“五个一工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朝阳市结合实际,大生态建设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自“创模”启动以来,朝阳市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保证“创模”各项工作按期实施。近年来,全市环境保护与建设累计投资约190亿元。实施“蓝天、碧水、节能减排、固废安全处置、绿色生态、宁静”六大工程及“创模”规划项目189个。

  自“创模”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投入力度,切实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全力落实各项“创模”重点任务。凌河流域生态带建设是朝阳市一项重点民心工程,也是朝阳市“创模”的一项特色工作。大凌河作为朝阳人民的母亲河,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段污染严重,生态严重退化。为改善大小凌河流域生态环境,朝阳市举全市之力,开展了沿河尾矿库整治、河道排污、乱采乱挖、河道疏浚、沿岸绿化、沿河畜牧业小区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两年的深度治理,凌河流域水质持续好转,水量明显增加,凌河干支流已达四类水标准;5个县(市)防洪生态景观工程、凉水河10里河口湿地工程、喀左小长皋河湿地工程、大小凌河第一湾等工程的建设标准高、效果好;干流河滩地绿化覆盖率已达81%,两年提高了48.9%,全市境内湿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大凌河朝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形成绿化带3000亩、水面1万亩,成为辽西最大、最美,展现朝阳市独特人文历史文化、生态环保多样化的滨河景观园林。

  “创模”期间,“蓝天、碧水和节能减排”等六大工程得到有效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专项执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空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控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环境建设、节能减排、污染防控等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走出了一条辽西北地区通过“创模”来优化城市发展的新路子。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朝阳市于2014年6月通过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工作,并于2015年11月通过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复核,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通过“创模”工作的开展,朝阳市的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4年朝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4天,二级天数达标率80.5%,空气质量排名位列全省第四。 2015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4.89,全省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87天,全省排名第二。

  朝阳市民在清新的空气中运动休闲(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