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剪纸创意产业园吸纳400人创业就业

27.03.2015  13:08

  初春时节,66岁的刘桂芝在她的剪纸工作室里对记者说,从前怎么也想不到小时候跟姥姥学的剪纸手艺会让她如此受益,不仅自己来了个再创业,还让儿媳妇和两个徒弟有了来钱道儿。刘桂芝十年前退休时仅仅满足于以“剪”会友、以“剪”找乐,偶尔赚些外快,2012年成立的本溪市剪纸创意产业园给了她和其他“剪纸族”一个把爱好变成事业的好平台。

  本溪虽然是个工业城市,但是大山宽厚、小溪澄澈、森林茂密,美妙的大自然让本溪成了一个盛产文化珍珠的所在,不仅“本溪美术现象”由来已久,而且本溪的草根艺术人才也散落在城市乡间———桓仁农民版画、田师傅农民画,还有奇石、辽砚、根雕、剪纸,灵气与悟性惊讶了看客。近年来,本溪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创造条件,扶持文化人才转化为经营人才,建立了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辽砚产业园、铁刹山农民画家基地等10个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吸引民间工艺和文化企业入驻,并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和普通市民成为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从业者。

  他们为草根艺术人才提供经营场所,在创业初期不收取房租、水电等费用,统一对外宣传;组织参加全国各类文博会,开展艺术培训和交流;组织文化产业商会,探讨融资、经济、电子商务等经营环节的合作意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融合,相关企业同在一园,互通信息,形成集聚效应。其中,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由当初只有剪纸一项产业,成为如今吸引剪纸、动漫等30余家创意企业的规模化园区。这些艺人离开自我的小空间,来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平台,相互切磋、竞技、交流,实现了升华。

  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如果形成规模,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但作为一个创业平台,本钱小、见效快。张晟红是名下岗女工,前些年她学到了剪纸手艺后很有经营意识,在每年过年前租个临时摊位,卖自己设计和别人设计的剪纸作品,虽然能增加一些收入,但毕竟属于小打小闹。剪纸园成立后,她成立了工作室,开发了系列专利产品,拥有了像样的客户源,虽然过年前她还出去摆摊儿,但产业园让她有了家的感觉。有一名30多岁的男士在赴日定居前,来到剪纸园学手艺,如今他在日本给师傅捎来话儿:准备开一间面馆,面馆里处处都要有剪纸元素,还可能把剪纸作为副产品销售。据统计,两年多来,本溪剪纸创意产业园连续举办了13期培训班,已经培训剪纸从业人员1500余人,直接或间接带动400人就业,一批剪纸“创客”自主创业,为本溪的文化创意产业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和人才资源。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