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大连走出来的金牌教练!(图)

24.02.2018  09:14

  大连晚报2006年的报道。

  2月22日,韩国江陵速滑馆,武大靖遥遥领先对手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得了中国短道队和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也成为1992年短道速滑列为冬奥会正式项目以来,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第一位获得冬奥冠军的选手。

  那一刻,他与自己的恩师、出生在大连金州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紧紧拥抱在一起。

  ……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12年前,那时的李琰,还不为国人所熟知。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美国男子短道速滑选手阿波罗,像前天的武大靖一样,获得了500米项目的金牌,而在这枚金牌背后,有着一位中国人的辛勤汗水,她就是李琰——阿波罗的中国教练。

  都灵冬奥会结束后,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盛情邀请下,李琰选择回国执教,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段新的传奇。

  2006年,记者通过采访李琰的亲属,了解到了李琰的故事,并刊发在2006年3月16日《大连晚报》的B25版上。今天,我们将当年的稿件整理之后与大家分享,希望更多家乡人能够对李琰这位“金牌教练”有更深的了解。

   冬奥奖牌零的突破的创造者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20岁的李琰第一次站在了冬奥会的赛场上,在当时还是表演项目的女子短道速滑比赛中,她获得了1000米的金牌和500米、1500米两枚铜牌,并创造了1000米的世界纪录,被国外华人和赛事组委会誉为“神龙腾飞”。经过4年的艰苦训练,1992年,李琰参加了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冬奥会,这一次,短道速滑已经成为了正式比赛的项目,李琰最终在500米比赛中获得亚军,实现了我国在冬奥会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同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中,李琰连获500米和1000米两枚金牌,实现了自己世界冠军的梦想。

  站在领奖台上,李琰无疑是风光了的,可在荣誉的背后,她的付出同样值得人们钦佩。

  1983年,出生在大连金州的李琰入选了牡丹江市体工队,在经过一年的苦练后,她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获得了代表黑龙江省队参加比赛的机会。赛场上,初生牛犊一般的李琰难抑兴奋的心情,结果求胜心切,脚下失控临滑出赛道,重重地撞在挡板上,膝盖当时就开了花。教练看到这一幕时,眼睛顿时就湿润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一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就此终结。可忍着剧痛,李琰愣是没掉一滴眼泪,反而安慰教练说自己没事。

  半个月后,拆了线的李琰在试着下蹲时,发现根本蹲不下去,而且一蹲就往外渗血,不过她却笑着说:“我生来就是滑冰的,我一定会好的,一定会重返赛场的。”李琰的乐观和顽强也感染了医生和教练,他们给李琰制订了治疗方案和恢复计划,终于让李琰奇迹般的重返赛场,并在1987年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创造了后来的辉煌。至今,每当回忆起往事时,李琰总是坚信:“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任何一位世界冠军来说,这是永远都适用的定律。

   退役后在大连读大学

  退役,是每个运动员迟早都要面临的事,李琰也不例外。由于多年伤病缠身和队里新人辈出,1994年,李琰提出了退役的申请并得到同意,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她像许多运动员那样,决定上大学充实自己,当年9月,她跨进了东北财经大学的校门,成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大学的生活是平静的,不过在李琰心中,却难以割舍那份冰上之情。

  1997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李琰和几位同学来到儿童公园已经结冰的湖面上,看到许多人在滑冰立刻就被感染了,她换上久违的冰鞋,滑上冰场。矫健的步伐、轻盈的身姿、标准的动作,李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几个带着小队员来此训练的教练更是不住地点头,出于“职业病”,他们看到李琰的一个同学在一旁休息,便忍不住上前攀谈起来,当得知她就是世界冠军李琰后,不禁喜出望外。几位教练诚恳地邀请李琰能抽空帮忙指点小队员,使他们的训练正规一些,李琰也没想到在这个冰雪运动并未普及的城市里,还有这么一些热衷于速滑运动的人们,于是她欣然同意,成了这些孩子们的义务教练。打那以后,夜晚的人民广场,经常会看见李琰和一群孩子的身影……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也彻底唤起了李琰心底那份对速滑事业的执着,1997年,身为人大代表的李琰把在心中酝酿已久的“北冰南移”方案形成文字,作为议案提出。这项旨在推进速滑运动在全国发展的议案被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也得到了反馈。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大城市兴建室内冰场,一时间,速滑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

   美国执教的坎坷之路

  毕业之后,李琰1999年1月被分到了大连市中山区地税局人事部门工作,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当国家体育总局请她参加与斯洛伐克的体育交流时,她突然发现自己告别赛场多年后,内心的冰雪情结依旧是那么深。于是她决定奔赴斯洛伐克,在一个对短道速滑的认识几乎是空白的国家,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

  在斯洛伐克的一年过得很快,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后,李琰利用个人英语好、具有滑冰技能的优势来到了美国,并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虽然当家庭教师的日子比较安逸,待遇也不错,不过个性要强的李琰并没有放弃对滑冰事业的追求。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此期间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厚着脸皮”到处找专家学习,考虑问题以至于整宿失眠更是家常便饭。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琰得到美国青少年速滑队的邀请担任教练。李琰一直崇尚知识性加科学性的训练方法,她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将这些美国年轻人的速滑成绩提升了一大截,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很惊讶,“我有这么厉害吗?”。就这样凭借着实力,从2005年起,李琰拿起了美国国家速滑队的教鞭。

  在美国国家速滑队中,盐湖城冬奥会冠军、阿波罗是最有名气的选手,虽然他只有20出头,可是以美国人的性格,阿波罗一开始没能把这个来自中国的女人放在眼里。在执教初期,阿波罗处处给李琰冷眼,训练时不找茬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积极配合。有一段时间,李琰也很苦恼,她把自己闷在家里琢磨,感觉对美国人使用中国人的训练模式肯定不行。“站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她针对美国人的特点自己研究了一套训练方案,尽量和阿波罗等大牌沟通,商量训练事宜。

  让她意外的是,这个方法起到了奇效,不但让阿波罗消除了隔阂感,而且关系处得不错,师徒就像是好朋友。因为年轻俊朗,而且在比赛中表现突出,阿波罗曾在2004年哈尔滨举行的世界速滑锦标赛上连夺两金。他在决赛中常常是单兵作战,而不是像中国和韩国的选手采用集团作战的方式,却总能在最后时刻冲上冠军宝座。针对在每次比赛中都会面对的集团战术,阿波罗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只有苦练“单打独斗”的功夫。在李琰的调教下,阿波罗也成为了一代短道速滑名将。

  李琰回国执教之后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作为家乡人,我们也期待着她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上书写新的传奇。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赵健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