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辽中区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29.10.2020  17:51

中国日报10月29日电(记者 吴勇 林亚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辽中区明确思路、创新举措,坚持“五抓五促进”,取得明显成效,总结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涉农区县,难点在广大乡村”的新经验。

辽宁省辽中区充分依托本地环境资源优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使用等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全面发展之路。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辽中区社甲村风貌

辽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新波说:“辽中区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保障是核心,投入保障是根本,人才保障是关键,改革保障是重点,未来应当将重点放在乡镇,突破广大乡村改革中的难点,更好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辽中区地处辽宁中部,国土面积145585公顷,其中耕地89545公顷。粮食、果蔬、花卉、淡水鱼养殖、畜牧业等基础产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2019年,辽中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0.9亿元,增长了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50元,增长了6.3%。近年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沈阳市辽中区明确思路、创新举措,坚持“五抓五促进”,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所带来的政策优势相互叠加,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中心,给辽中带来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辽中区养前村连心湖美景

辽中村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呢?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产业兴旺,乡村才能重塑环境、重塑生机,才能聚集人气,形成良性循环。辽中村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继续稳抓党的领导。全面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压实镇(街道)、部门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强化结果运用,树牢鲜明导向。

同时,抓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支撑,一手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一手抓现有产业促转型,锁定重点产业开展定向招商,大力实施“飞地经济”,培育壮大了一批乡村振兴的支撑型、龙头型企业,不断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夯实振兴产业基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冷子堡镇的社甲村,该村依托自有的现代农业、自然资源景观及民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目前已基本形成集休闲旅游、采摘、垂钓、农家乐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专业村,现有采摘园面积200亩、农家乐7处,城市居民可以来此实现“乡村游”的愿望。大力推进电商平台建设,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加速融合。

此外,辽中村还实施了宜居乡村工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PPP项目,提升美化绿化亮化水平。环境整治常态化机制逐步建立,“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更加完善,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经惠及百姓。尤其是,妈妈街村养殖污染治理取得进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五指法”试点启动实施。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落实。尤其是,妈妈街村养殖污染中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五指法”试点启动实施。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行动,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落实。

辽中区近海绿洲海之帆广场

在乡村改革方面,辽中村致力于促进发展活力全面激发。在开发区设立“飞地经济”产业园,实行“镇招区谈、财税分成”体制,创新实施镇街“四个一”工程(即每个镇街引进一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打造一条精品示范街路、培育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党建示范村)。比如,刘二堡镇皮家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精力更多投入到发展产业上,产业结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大力开展科学种植、科学养殖,为确保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皮家堡村共发展暖棚蔬菜、冷棚葡萄等设施农业总面积达3400亩,年创产值2亿余元。

辽中村的乡村振兴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保障是核心,投入保障是根本,人才保障是关键,改革保障是重点,应当将重点放在涉农区县,突破广大乡村改革中的难点,才能更好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