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心桥 成就创业梦”省妇联助推城乡妇女实现创业发展梦

04.12.2014  10:44
  为激发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内生活力,省妇联从资金扶持、  技能培训、项目带动、基地建设入手,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架起了妇联组织联系和服务妇女的连心桥,帮助妇女把实现个人创业梦、发展梦融入辽宁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一、争取资金扶持,解决妇女创业融资困难

  为促进妇女创业增收,省妇联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解决妇女创业瓶颈难题。针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比例由100%调整为75%的情况,联合省财政厅、省人社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出台落实政策的补充通知,明确省财政承担15%,市县财政承担10%。积极推动将“为妇女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纳入2014年全省重点民生实事。抓住庆祝“三八”节契机,召开全省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电视电话会议,推动各级政府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优化妇女创业发展环境。2009年以来,全省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38亿元,扶持妇女77738人致富创业。联合省中小企业厅大力实施女性中小微企业发展计划,设立400万元“女性中小微企业扶持循环金”。仅2013年,就扶持发展女性中小微企业73个。持续运作“省巾帼再就业资金”,2009年以来滚动发放1320万元,扶持478个妇女创业项目,带动安置22109名妇女就业。

   二、建立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提升妇女创业发展能力

  省妇联以科技培训、基地带动、项目拉动、合作社引领为重点,多渠道、多途径、多举措增强妇女创业发展本领。争取省财政厅支持,2009年以来共建立省级巾帼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100个。强化示范基地的规范管理,发挥其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技能开发利用的引领作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新型职业女农民开展培训,推进女农民合作社建设步伐。加强工作指导,找准全省强农惠农政策切入点,指导各市组织妇女参与阳光工程、设施农业、雨露计划等农业科技和市场营销类培训工作。搭建对接平台,组织女农民合作社参加第五届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名优产品展销会暨“农超对接”洽谈会,11家参展合作社产品荣获名优产品称号。2009年以来,各级妇联举办组织妇女参与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52328期,特色产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推广致富项目6025项,新增致富项目户628769户。

   三、抓好特色产业,拓宽妇女创业发展渠道

  省妇联抓住手工制品、家政服务两个特色产业,引导妇女灵活创业就业。为提升妇女手工制品技术含量,省妇联以手工制品创新大赛为载体,带动手工制品从业者提升创意能力和技术水平。在迎全运手工制品创新大赛暨展洽会期间,省妇联争取多部门支持,吸引了50多家外贸企业和30多家旅游企业参与,签订订单和意向合同75个,订单额达160余万元,现场销售额近70万元。设立“辽宁省女子工艺美术大师”、“辽宁妇女手工制品最佳设计新人”等奖项,共有23人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妇女手工艺人创新创业激情,带动更多手工制品从业者提高技术、增强技能。2013年以来,全省妇联系统培育妇女手工制品创业带头人1152人,培训手工制品女性从业人员57053人次,安置妇女就业达42536人。省妇联整合妇联系统家政服务资源,通过加盟连锁方式扩大辽宁省“新风采”家政连锁规模,实行“五统一”标准。目前,新风采家政连锁有限公司已经拥有1个省中心,13个分中心,10个加盟店,跃居全国家庭服务“百强”企业、“全国家庭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先后举办两届“新风采杯”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为参赛者晋升职业资格创造条件。开展新风采家政服务员评选活动,选出省级“新风采家政服务明星”21名。以项目承接方式开展流动妇女家政技能培训,近两年共下拨专项资金156万,实名制培训流动妇女8330名。全省妇联系统共培训家政服务人员90316人,安置就业妇女69329名。

  此外,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省妇联与省教育厅合作建立省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聘请女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为女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近两年,全省共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女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192个,提供女大学生见习岗位7954个,安置9549名女大学生就业,培养女大学生创业典型267人。在每年组织女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的基础上,依托省妇联网站搭建企业岗位需求网络平台,开展就业网络招聘月活动。据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统计,招聘月期间有200家网络招聘企业提供3200个岗位,点击量达到1.5493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