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负伤他曾带警卫员劝降一个营

13.04.2016  11:40

  老红军黄武平的马鞍山家中,老人的儿子给记者看从本溪邮来的榛蘑。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杨帆摄

  黄武平的老照片。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杨帆翻拍

  老红军黄武平的证件照。

    炸弹两次在他身边炸响,作为指挥官,他总是成为日本人的首要目标。可大难不死,两次昏迷后,他又站了起来,让敌人的战术功亏一篑。

  “有一次,我们全歼日本军队600人。”即便现在意识已经有些不清醒,但这句曾经重复了几百遍的话,却依然挂在他的嘴边。

  老伴儿则经常在一旁泼冷水,“听你说太多次了,你怎么不提身上6个窟窿的事?”

  加上两次炸弹炸伤,黄武平一共6次负伤,却依旧杀敌无数。从小他就是家里最机灵的孩子,而到了战争时期,这个特点也给他极大帮助。

  由于老人已无法表达自己,大多数的红军回忆是由儿子的记忆片段拼凑起来的,再加上黄武平老人亲笔写下的自传,那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在工整的字迹和儿子的叙述中缓缓流淌。

   安徽家中还有本溪邮的蘑菇

  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处小独院,一把大锁头在里面锁了起来,这里是97岁的老红军黄武平的家。虽然在城市里,但这儿仍然以村来命名。

  一提黄武平,邻居们都带着记者往里走,“这里是老红军的家。”

  因为老人已经进入了半瘫痪的状态,加上老伴儿完全卧床,只能靠住在一起的儿子黄晓忠来照顾,如今已经18个年头。

  为了防止吓到老人,即便家里有电话,也被拔掉了电话线,记者连续拨打了一个星期才接通过一次,也正是这唯一接通的电话才让记者有机会走进这里。

  老两口一生节俭,即便已经重病,也始终坚持在家中疗养,甚至几次重病抢救,都没有用过一次公家车。

  最重的一次,老人中风,嘴都已经歪掉了,但仍然是儿子黄晓忠背着他打车去的医院。

  此前,老人曾在辽宁本溪生活过数十年,对辽宁的美食,老人情有独钟。如今马鞍山的家里,竟然还有本溪乡下的干孙子给邮来的一大袋子榛蘑。

  “蘑菇土豆,老头儿最爱吃,忘不了以前那个味儿。”儿子黄晓忠说。

  黄武平生在一个赤贫家庭,家里人都靠出卖劳动力生活,只有两间破牛棚。祖父被人雇去帮助贩卖烧酒,父亲当雇工,但并不是总有活儿,有时失业就挑点儿香油卖。帮工在城区,给地主看守房门。因为家里贫寒,甚至父亲病故后连买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来。

   在学校接受到共产主义教育

  很小的时候,黄武平就开始砍柴、挑水、割草。13岁时,在无为县民众高小夫子庙里念过九个月的书,“在这个学校,我接触到了共产党员。”

  “在那里还有一个学校叫‘中心’,这个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资产阶级的孩子。‘中心’的学生管我们叫‘模范’,‘模范’一般都是‘穷光蛋’。”黄武平回忆说。

  有一次“中心”和“模范”两边学生打了起来,黄武平“对上”的人是无为县资本家兼地主家的儿子,“我俩打完记仇了,他打不过我,就找家里大人出来,仗着家里有钱,找警察到我家想抓我。我不但不怕,还准备打他,警察看我是小孩儿,就走了。”

  黄武平记得“中心”和“模范”两个学校有共产党,但是搞不清,只是听人说。

  “我还记得无为开大会,各界人士都有。‘中心’学校一个教员在台上说话,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实行三民主义、共产党万岁。他在台上当场就被抓了下来。”黄武平说,党组织在那时很活跃,但是敌人在不断地抓捕。

  黄武平在学校时受共产党影响深刻。有一个大同学在高二班,不但经常帮助黄武平学习,还经常对他说共产党对穷人及穷苦的孩子好,红军就是工农兵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今后没有穷富,种田都用机器。

  “这个同学叫饶世成,不久被抓走押到安庆去,我不久也为了生活失学了。”黄武平后来打听到,饶世成后来在新四军第六师当教育科长。

  这也是共产党给黄武平留下最深印象的启蒙。从那时起,黄武平也坚定了跟随共产党脚步的信念。

  到大别山“我就是来找红军的”

  因为家庭贫困,黄武平退学后来到了繁昌县一个印刷厂当学徒,“厂里有一个老伯父,叫吴汉城,他是印刷工人,有一天他叫我,说跟他学印刷吧,我就答应了。”

  学了一年多,黄武平掌握了技术,木刻、排版、印刷、装订都可以。还曾经为别人刻过家谱,而儿时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也让他在未来有了更好的发展。

  抗战爆发一开始,印刷厂就自动解散了。返乡回到家时,无为县正在被轰炸,“我就到了乡下亲戚家,找到了我父母。”

  “我说怎么办?我要走,你们就在家吧。”黄武平对家里人说。

  当时还健在的父亲说:“你到哪里去?你过去念书的时候,不是提过要当红军吗?现在无为东乡有红军,我们老家大别山也有红军的队伍。”

  黄武平立即赶往无为东乡,但没找到红军。又回家住了两天,母亲不让走,但父亲却特别愿意让他出去找出路,“日本人来了,你们青年不得了。”

  走到大别山地区的黄武平遇上了红二十八军创始人之一的高敬亭。“我就是来找红军的。”别看黄武平还是孩子,但一张嘴给大伙儿都震住了,指导员及同志们跟黄武平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打鬼子、抗战。”

  就这样,黄武平参加了部队。

   重病之后他再次回到新四军

  “在加入新四军三营七连之后,第一次打仗,我就胆大勇敢,在无为县第一次将无为国民党的一支队伍全部消灭。”黄武平回忆说,当时消灭的是一个无为当地地主武装——朱梦梅大队。

  当时部队的参谋长说,要去抓这个大队里的一个中队长叫周治安。

  “有一天周治安正在草市澡堂洗澡,我上楼看见他下楼出门,向参谋长报告,说他正在那里穿衣服。”报告后,黄武平跑去喊,“周中队长,请你到我们部队去。”

  周治安束手就擒,在走出澡堂的时候,洗澡的很多人认识黄武平,直竖大拇哥:“呦!小家伙儿,当了新四军了。”

  第三天,部队将周治安送到了西城外枪毙了。黄武平从那一刻体验到了做战士的伟大,下定决心跟着部队。

  军队很快就转移了,但意外出现。由于年龄小,黄武平不慎患上了伤寒加痢疾,因为当时没有有效的药,为了让他养病,部队将他送到了百姓家。

  很多战士都因为这样的病死在路上,养了一段时间后,黄武平竟然缓了过来。好了之后,他的第一个念头是重新回到部队。

  独自跑到皖南山区的黄武平又找到了新四军队伍,重新成了一名战士。

  战斗中6次负伤都大难不死

  关于战斗的细节,老人记得还很清楚,但年份和时间已模糊。

  在和家人的叙述中,老人共有6次负伤,最重的两次是被炮弹击中,都是日本人的60炮,每次都昏迷几天几夜,脑震荡。但醒了之后,恢复几天,又是一条好汉。

  “当时日本人也深知要想取得胜利,把头领消灭最重要,所以作为后来队伍的指挥官,我父亲总是成为‘众矢之的’。”黄晓忠回忆,父亲的两次负伤都是在指挥时被日本人的大炮瞄准,“确实打得挺准的,但父亲运气好,加上会听炮弹响声,都没有炸到要害部位。”

  还有一次日本人的一颗子弹飞了过来,击中石头成了“跳弹”,随后打中黄武平,他赶紧跑到医务室,让医生把子弹取出来。

  检查了半天,医生没找到子弹在哪儿,安慰他“应该是擦过去了,没有留在身体里。”

  不过子弹在身体里胀得厉害,黄武平疼得受不了,最后竟然自己从下巴底下把那颗“跳弹”活生生给拔了出来。

  “6个窟窿。”这本来是战争留给黄武平永远的印记,却也成了老伴儿调侃他的“利器”。黄晓忠说,每次只要父亲一提自己杀了多少个敌人,母亲就会提醒他身上的6个窟窿。

  在金牛山,黄武平作为营长与日本人有一场决绝的战斗,当时日军有五六百人,但被黄武平的部队一举歼灭,每次提到这次战斗,黄武平都洋洋得意。

  “那时日本人比较迷信,宁可战死,也不能被大刀砍死。而那时候中国的部队勇往直前,在子弹打完后,拎着大刀冲上去,跟日本人的刺刀拼。”黄晓忠说,父亲告诉他,“不豁出来,一般战士们是不会拔刀的。看到中国人拔刀,当时日本人士气一下子就下去了很多。”

  那一战,几乎全歼日本这支部队,“只留了五六个日本人,放他们回去报信。”

  关于这一漂亮仗,老人后来经常会提起,光是儿子就听过不下十次。

   只带一名警卫员却劝降国民党一个营

  当时日本人经常抢走老百姓家里的物品,好吃的、好东西都被抢了去。虽然心不甘,但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黄武平看不惯这种做法,决定带着队伍把被抢走的东西再给拿回来,“当时我父亲带着队伍来到了日本人的仓库,与日本人交战,把老百姓的东西拿回来不少。但这一仗,手下谁也没受伤,只有我父亲的腿被子弹击中。后来他给我们讲的时候,还很懊恼。”黄晓忠说。

  一次,黄武平所在队伍与国民党军队遭遇,黄武平的侦察班走在前头,敌人突击大队长也走在前头,深知“擒贼先擒王”道理的黄武平率先将对方突击大队长抓住,随即跑到敌人阵地边上喊,劝对方投降。

  “国民党军队弟兄,你们大队长被我抓住了,你们立即放下武器,一路队形过来,谁放一枪,我们部队已经布置好了,就全部消灭你们。”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对方队伍投降,黄武平后来回忆,“实际上我们部队还未准备好,我只是带侦察班来看看地形布置作战计划的。”

  类似的例子一抓一大把,还有一次与国民党军队的遭遇战,黄武平决定先去会会对方,便叫上警卫员一起去。

  对方是一个营,他们只有两个人。他感觉对方的枪口已经瞄准了他们,但黄武平并不害怕,大声喊道,“你们用望远镜看看周围的炮口,你们已经被我们的大炮包围了。你们如果投降,我们绝不亏待,可以跟我们参加革命队伍,也可以给你们拿干粮回家。如果你们不投降,我现在就下令,大炮齐发,让我跟你们一起毁灭。”

  几分钟后,对面埋伏的角落里摇起了小白旗。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马鞍山主任记者杨帆

   黄武平履历

  13至16岁在无为繁昌县三牌楼印刷徒工

  1937.8-1938.1安徽省新四军四支队方兵连班长

  1938.1-1939.8安徽省无为县江北游击纵队班长

  1939.9-1940.3江北指挥部教导二队班长

  1940.3-1940.9江北游击纵队九团六连后调四支队老七团排长

  1940.9-1941.1新四军二师干校班长

  1941.1-1942.12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二团指导员

  1943.12-1946.3新四军七师队长、营长

  1946.3-1946.6派到海城起义一八四师团政委(对外主任)

  1946.6-1947.11东北四纵队副团长

  1947.11-1948.6安东军区教大教育主任

  1948.6-1950.10二零八师团参谋长

  1950.10-1952.10空军九师二十五团劳改支队长

  1953.9-1958.5中央二部四局航校校长

  1958.5-1960.4本溪市文化干校校长

  1960.4-1961.11本溪市教育局党委书记

  1961.11-1981.10中共本溪市党校副校长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