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坊戗柱昨被简单“敷药”

26.01.2015  17:26

武功坊戗柱受损部分得到修复并重新刷漆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张诗尧 摄

■新闻回放

1月23日6时20分,沈阳故宫具有378年历史的武功坊被一辆轿车撞伤,肇事司机逃逸后自首,并被刑拘。

首次报道题目:《沈故宫武功坊戗柱被撞“伤”》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张毅 主任记者 虞禄洋)被撞伤的沈阳故宫武功坊戗柱在伤口裸露了两天后,昨日被简单“敷药”处理。

下午,记者在事发地停留的一个半小时内,沈阳路步行街上已不见机动车往来。

戗柱被初步修补,乱石堆已不见踪影

15时许,前一日还在被大家关心的戗柱裸露的“伤口”已经不见,在之前露出木质层的部位已被打上红色腻子之类的东西。但可以明显看出,被“敷药”的地方并不平整,应该是临时措施。

据附近保安介绍,这次简单处理是在昨日进行的。之前报道中的乱石堆已经不见踪影。

在戗柱旁边,陆续有市民围拢在其旁边。“这不算修吧?估计天暖和了得好好修修。”一位上了年纪的市民说。

“你看,上面也裂开了。”老人指着戗柱顶部说。

司机出示证件也未能进入沈阳路步行街

在沈阳路步行街两侧原本的车辆出入口,路面中央摆放着多个锥桩,岗亭内保安人员也紧盯路口,不让任何机动车通过。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文德坊一侧的路口,曾有多辆车试图进入步行街,但都被拦阻。一辆在前风挡处放置一张通行证的越野车被保安拦在椎桩前,经过一番交涉,仍未被放行,只好调头离去。

16时许,一辆轿车停在路口试图进入,尽管女司机向工作人员出示了证件,但仍未被允许进入,女司机不得不将车停在一侧,步行进入步行街。

据岗亭内的保安人员介绍,该女子是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也有各种证件,只是想到单位取东西,“我们接到的通知是任何车辆都不许进,哪的都不行,有什么证都不行。”

该保安人员称,原本持有盖三个章的通行证车辆都可以进入,但现在都不可以。这种通行证从2006年左右开始发放的,有很多车都持有这种证。

官方尚未公布文物定损情况

维修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用材料封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文物,避免渗水进去,等度过这个冬季后春暖花开时再修缮武功坊戗柱。这个冬季,维修人员会加强看护,防止继续出现掉漆、裂痕、甚至倾覆等情况。目前来看还很乐观,武功坊不致于出现损伤加剧的情况。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文物定损情况。无论是修缮工作还是肇事司机案情的定性,均取决于定损报告。

对于通行证发放、如何防范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故宫门前是否禁止一切车辆通行等问题,昨日,记者联系了故宫等部门,但相关负责人并未接听电话。

昨日,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见300多张通行证的发放名单。

封闭沈阳路、周边建停车场

政协委员建议已上交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刘桐)昨日,省政协委员、沈阳故宫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民表示,目前已将关于沈阳路禁行和改善周边停车环境的建议上交。

刘伟民建议,可以在正阳街和朝阳街路口设立石墩隔离桩,实施硬隔离,防止一切车辆闯入。还可以将故宫南侧的盛京路,北侧的中街路钟楼南巷变成单行线,使得车辆能够通过这两条道路形成环形绕行,以不至于产生拥堵。

刘伟民建议,将沈阳故宫北墙外、中心庙前的兴隆大家庭室外停车场改建为地下停车场,还应该尽快启用已经基本建成的通天街广场地下停车场,这样绕行的车辆能够将机动车停放地下,近距离步行至故宫内游览。

同时,还能解决沈阳故宫博物院内数百名工作人员的停车难题。

此外,还可以尝试在怀远门、抚近门外侧设立体停车场地,倡导来沈阳故宫的游客在方城外下车,徒步进入到方城内游览“清代一条街”以及沈阳故宫等古迹,将车辆彻底疏导至方城外围。

在不影响文物美观的情况下,在其外围设立金属防撞保护装置,防止人为损坏。同时,清理步行街内占道经营等行为,确保步行街内故宫消防队应急行车畅通。

市民还有这些疑问

1.300多辆公车可以穿行,是否多了?

2.300多辆公车真的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消防队和沈河公安分局吗?

3.为啥不公布300多张通行证发放名单?

4.办证的标准是什么?

5.禁止车辆通行通告是否有法律效力?

6.故宫门前路段涉及文物安危,由保安公司工作人员来具体管理是否适合?

7.通行证的管理是否会调整?是否会将门前道路真正实现“所有车禁行”?

8.要不要在交通等方面采取紧急措施预防再次发生文物被撞的事情?

9.肇事车是什么车?是否有通行证?

10.肇事司机的身份是什么?为何会逃走?

11.对沈阳故宫的保护是否还存在管理漏洞和管理不善?

12.受损文物是否有保险?

13.政府的禁行通告还有没有效力?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虞禄洋

相关新闻

永安桥倾斜的石碑用几根铁管支着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杨大海 摄

永安桥被撞一年没修好

周围仍在走大车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刘桐)去年初,沈阳永安桥石碑被肇事车辆撞成“腰折”。一年过去了,目前永安桥修缮工作进展如何?

昨日,记者来到于洪区马三家子镇的永安桥探访,受伤的石碑立起来了,四周立起来一组钢管架子,石碑的碑头就“靠在”钢架子上,石碑整体向后倾斜,碑底部四周还散放着被撞断的栏杆等杂物。

永安桥处于道路中央,两侧双向车道在此形成了类似于转盘的环绕分流,但是两侧仅有单向一排车道,地面湿滑坑洼不平,并且此处行驶的大型载重车辆也增多。

桥梁石材已经开始风化腐蚀,还有人在上面乱刻乱画。

附近的居民介绍,之前桥下常见垃圾,虽然近年来清除垃圾,但没人现场监督值班,仅在两侧桥头使用石柱和铁链进行封闭。在南桥头处设有一处监控器,还不知道好不好用。

专家:预留安全区域缓冲

四周建设防撞墙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表示,首先要对石碑进行防护措施,防止出现二次事故损害;还有就是预留出一定的安全区域作为缓冲区间,在桥身的四周建设结实的混凝土墙体。

昨日,记者从沈阳市城建部门获悉,今年沈阳市计划以永安桥为中心建设遗址公园进行保护。

目前于洪区正在筹划建设永安新城,作为今后于洪区新的行政中心,未来这里的石桥将通过开发规划建设进行彻底的保护,目前永安桥遗址公园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刘桐

深度分析

文物保护存四大“尴尬”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介绍,近年来,文物保护确实有所提升,但是力度还不够。

目前文物保护存在四大“尴尬”:首先就是社会力度不够,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欠佳;其次,市民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有很多人在文物上乱摸,乱刻画;第三,还有部分政府和单位投入资金和认识力度上有所欠缺;第四,文物违法成本很低。

佟悦介绍,目前在城区内基本上看不到原件文物,都已经收起来进行妥善保存,但是还有一些文物露天摆放:像北陵公园正门前北陵大街两侧的石碑,其中一侧在绿地中,还有一侧散落在居民小区的楼群内,经常有人堆放杂物,还有人晾晒衣被。

还有就是北塔公园内的石碑林,东陵公园正门前的两座石牌坊,舍利塔前的石碑,这些虽然都是重要文物,但是保护得都欠佳。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刘桐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