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时我离开学校陪伴母亲5年整

15.02.2016  11:03

  母亲朱作艳生前与女儿徐佳茹的合照。

  22岁的山城女孩徐佳茹。

  2009年,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黑沟村村民朱作艳突患脑血栓病倒在床,不能言语,生活不能自理。此前一年,朱作艳刚与丈夫离婚,15岁的女儿判给了父亲。

  就在朱作艳最绝望并且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正读初中三年级的女儿徐佳茹毅然放弃了父亲家里优裕的生活,离开了承载着一生梦想的校园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回到了母亲身边,这个花季女孩从此进入了生活的冬天。冬天如此漫长,尤其是母亲的病一天天加重,最后竟至不治,如同冬至之前的寒夜,长,冷,而且暗淡无光。

  然而,15岁的女孩却始终把春天的如期到来作为自己执著的信念。

   山城最美女孩徐佳茹

  在两间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一铺炕、一张床,没有任何家用电器,仅有的一套简单的衣柜摆放在地上,炕上简单的两套行李就是朱作艳和女儿徐佳茹的家当。一大早,徐佳茹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做好饭后,她先给妈妈洗脸梳头,然后把饭端到妈妈跟前,一口一口慢慢地喂妈妈,妈妈吃饱后,她才自己糊弄一口。饭后,她把家里院外收拾妥当,然后坐在妈妈身边,陪妈妈说话,搀扶着她下地走走,精心照顾着她的一切。

  令人感叹的是一个孩子怎样承受这样的生活重担?每天早晨,本来是该起来就梳洗打扮,然后吃妈妈做的早餐,再背起书包和同学一起蹦蹦跳跳上学去的那个小姑娘,现在要先给母亲洗漱、给母亲做饭,再一口一口地喂母亲吃饭。吃完饭再给母亲吃药,接着是给母亲按摩,忙完这一套高级护理的事情后,再去侍弄家里的田地,中午和晚上还是做饭,喂饭,按摩,喂猪喂鸡,抽空还得洗衣服被褥。

  患病之后,本来不爱言语的朱作艳时常无声地哭泣,心情不好,病情就会加重。所以,每当晚上,徐佳茹不敢睡得太沉,小心翼翼地守护在妈妈身边。刚患病的头两年,徐佳茹的姥姥和亲戚经常来帮助她照顾母亲。后来,姥姥去世了,照顾妈妈的重担落在了徐佳茹一个人的身上。每年,朱作艳的脑血栓都要发病几次,一看妈妈发病,徐佳茹就赶紧找来二姨和二姨夫帮忙找车带妈妈去医院看病。没有住院的钱,朱作艳的姊妹们帮忙给凑上。朱作艳的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在农村,虽然大家生活都不算富裕,可为了这份亲情,大家还是极力地帮助她们母女一把。尽管如此,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母女还是无力支撑住院费和日常的花销。

  徐佳茹和母亲住在一处破旧的房子里,窗户四处漏风,棚上的老鼠乱窜,吓得母女俩常抱作一团。看着相依为命的母女,徐佳茹的二姨朱作媛和二姨夫包志信一家心疼不已,那年冬天,他们把徐佳茹母女接到了自己家里。然后,张罗着给母女俩盖个新房。黑沟乡领导十分同情徐佳茹母女的遭遇,协调乡民政办和妇联积极争取扶助资金,并想了其他一些办法,解决了部分建房资金。二姨和二姨夫把建房的全部重担都承担过来,帮助购买建房所需的砖瓦、水泥等材料,二姨夫自己亲自当起了大工,起早贪黑地利用一个多月时间,为朱作艳娘俩建起了两间50多平方米的新房。简单地收拾妥当后,让她们搬了进去。娘俩住进了新房子,盖房子所赊欠的部分材料钱一直也没有还上。

  在为她们母女建好房后,包志信才准备为自家新盖的房子忙活。包志信一家在自己不宽裕的同时,还要时常接济她们母女。朱作艳病情比前几年加重,女儿徐佳茹身前身后照顾,做饭洗衣,还要为母亲喂饭,为母亲端屎端尿,形影不离地照顾着母亲。她家的庄稼也全都由二姨夫包志信一家给种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