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女儿28年 母盼她有自己的家

14.05.2017  14:20

  孩子7个月,被确诊为脑瘫;女儿10岁,丈夫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离开她们母女。生活一次次考验着身为母亲的胡小青。28年来,她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女子本弱,为母则强”,胡小青用行动教会了女儿,什么是乐观和坚强。

  她健康与否我都要伴她成长

  “既然这个孩子来到我身边,就和我有这份母女缘,是我一生需要去呵护的宝贝。”  ——胡小青

  1989年9月7日,胡小青成为了妈妈,看着依偎在怀里的“贴心小棉袄”,她的笑从嘴角荡漾到了心里。而这样的幸福却被孩子发育迟缓渐渐击碎,胡小青发现女儿小彬涵7个多月了仍是坐不住,手不会抓握,看人时眼神也略有迟缓。作为一名护士的她,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现在带着女儿出门,胡小青更多关注女儿是否快乐,而不是他人异样的眼光。本人供图

每次合照,女儿都特别爱依偎在胡小青的怀里。本人供图

  一天晚上临睡前,胡小青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终于憋不住把这份怀疑告诉了丈夫,当即两人决定第二天一早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我现在都记得,每到一个医院,大夫都会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是在生产时缺氧造成了脑瘫,以后很难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走路也会很困难。我不愿意相信,就一家又一家的医院确诊。”作为一个母亲,胡小青在这一刻情感大于了理智,她多么希望医生是误诊,孩子只是发育有些慢,慢慢会好起来。不愿接受孩子脑瘫现状的胡小青终日以泪洗面,可看到躺在床上每每看到她就会抬起小手、笑呵呵的彬涵,她那颗母亲的心又一次复苏了。“这是我的女儿,不管她是否健康,我都要尽我的努力陪伴她长大。”胡小青擦了擦眼泪,握了握丈夫的手,一家人心里都知道,这是一次再出发,而这条路注定并不平坦。

  三岁叫妈、五岁穿衣 她也是我的骄傲

  “尽管她的每一步都比别人慢,三岁多才会叫妈妈、会走路,五岁才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服,但她仍是我的骄傲。”  ——胡小青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强”,胡小青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从夫妻俩决定要给孩子治病开始,就四处求医。“沈阳本地的医院基本都去看了,偏方也没少试。那时候听人说针灸、按摩有效果,我还自己私下学过。”那时,胡小青白天负责登记患者信息、打点滴,一丁点错都不能出,精神高度紧张。回到家里放下包,饭也顾不上吃,就开始给彬涵按摩。晚上把孩子哄睡,她还要看书,找穴位、练习按摩手法。

  彬涵两岁那年,还不会走路,一天胡小青在训练她走路时,没站稳的彬涵一下子头朝后摔了下去,后脑勺撞到了暖气片上,瞬间血从伤口往外冒。胡小青心疼坏了,一边忍着眼泪一边为女儿止血和安慰。“家里也有人劝我,别让孩子遭罪训练了,脑瘫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还是照顾好她身体算了。”胡小青偏不信,她想靠康复锻炼帮助女儿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她盼着有一天女儿可以自己走路、吃饭,生活可以自理。

  努力不会辜负有心人,在行动和语言训练帮助下,小彬涵在三岁多的一天早上,虽语音有些模糊,但仍是叫出了“妈妈”。胡小青激动坏了,她的第一反应不是上前去拥抱孩子,而是站在原地抹起了眼泪,她没想到这份幸福来得这么突然。渐渐地,小彬涵学会了走路,虽然有些不稳;五岁时可以自己吃饭,只是更需要细嚼慢咽;学会了自己穿衣服、拉拉锁,尽管动作慢一些。这一切与胡小青的努力分不开,她在心里默默地感谢着女儿,并为女儿骄傲。

  家里的主心骨走了 留下母女俩

  “等孩子病好点了,咱们把家里的冰箱、电视也换一换,太旧了。给你买一身新衣服,这几年你太委屈自己了。”  ——胡小青的丈夫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小青听说在兴城有一家康复机构治疗脑瘫效果很好,她和丈夫就带着孩子来到了兴城治疗。现在回想起来,这两个多月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兴城离海边近,彬涵爸爸就经常骑着摩托车驮着我们娘俩去看海。”胡小青回忆道,“那时他还说,等孩子的病好点了,咱们就把家里的冰箱、电视也换一换,太旧了。给你买一身新衣服,这几年你太委屈自己了。”为了给孩子治病,胡小青的体重从曾经的116斤一下子瘦到了98斤,就再也没胖起来。丈夫知道,这些年,她吃了太多的苦。“彬涵爸爸这个人,不善言谈,这也是他难得说上的几句‘甜言蜜语’。”在胡小青的心中,彬涵的爸爸是全家的主心骨、依靠,更是给她精神慰藉的那个人。也正是有了他,别人眼中的苦日子她过起来才不那么苦了。

  1999年4月22日,不幸再次敲响了胡小青的家门。后背偶然有出血点、莫名发高烧的丈夫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马上住院治疗。“那时候我都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可有一天我看到懂事的女儿在走廊里默默地抹眼泪,走到她爸面前时又马上换上了笑脸,那一刻我的心狠狠地揪在了一起。”胡小青被女儿的乐观打动着,她尽量提起精神,一面照顾孩子,一面照顾丈夫。可不到5个月,在距离彬涵10周岁生日还有两天的时候,爸爸去世了。“这个家还是没留住他,他对生活肯定还充满着希望,走之前一句话都没留下,就这么走了。”提起当年的一幕幕,胡小青的泪水仍止不住。那时候的她,走在大街上看到每个骑摩托车的人都像丈夫,看着看着眼圈就红了。

  我是她的整个世界 怎能不坚强

  “我知道,只有我不放弃,我的女儿才能快乐成长。对于很少与外界接触的她来说,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胡小青

  那一年,胡小青不敢回家,怕走进家门就会触景生情。彬涵的姥姥担心女儿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把她和彬涵接回了家。在彬涵姥姥和彬涵的面前,胡小青从不敢哭,每次上班一坐上209路公交车,她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所有对生活的委屈、愤怒、绝望、不甘心,都在那20分钟的车程中发泄了出来。

  一次刚进家门,哭红的双眼被彬涵姥姥看见了。“我妈什么都没问,她只是拍了拍我肩膀说了句‘去吧,把脸洗洗陪陪孩子’。我妈是一个特别刚强的人,身边不少人都说我坚强,我想其中很多是妈妈给我的力量。”就这样,胡小青渐渐找回了生活的重心。“我也想过,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我知道,只有我不放弃,我的女儿才能快乐成长。对于很少与外界接触的她来说,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胡小青说话间,眼里满是坚定。

  遇到不开心的事,碰到心烦意乱的时候,胡小青也有自己的解压方式,她就大声地唱歌。在她的感染下,吐字并不清晰的女儿也跟她一起唱。在别人听来,她和女儿的合唱完全算不上动听,但她知道,那是她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她也应享受到成长的那份快乐

  “到了大海边,看着她跌跌撞撞地冲下大海,张开双臂,喊出只有我才听得懂的‘大海我来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胡小青

  脑瘫的孩子智商都不差,主要是行动受限和言语发育出现障碍。为了能让彬涵的状况有所改善,胡小青把自己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给了孩子,陪着孩子一天做300多次的蹲起,按摩半个小时以上,争取1个小时的散步。为此,二十几年来,她几乎没参加过同学聚会,没有自己独享的时光,哪怕是一个下午。她的付出换回来小彬涵一天比一天好,渐渐她学会了用微波炉热饭、天热给妈妈倒杯水、晚上帮妈妈掖被子。“我知道,她这辈子都不可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样,但她是我的贴心小棉袄,每天都有进步,我就已经知足了。”胡小青说起彬涵就满是自豪。

  “我多么希望她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成长的快乐。”可外界对于脑瘫孩子并不是完全的理解。一次胡小青带彬涵去公园,路上总是有人盯着彬涵看,这些异样的眼光让胡小青很不舒服。“一开始我很难接受,但慢慢的我也试着去屏蔽那些目光。我不能因为自己害怕这样异样的注视,就剥夺了她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胡小青也希望,大家能给予这些特殊儿童多一些关照和鼓励,少一些“另眼相待”。2014年冬天,胡小青给了女儿一个惊喜,为她安排了一次她盼望了多年的三亚海滨之旅。“到了大海边,看着她跌跌撞撞地冲下大海,张开双臂,喊出只有我才听得懂的‘大海我来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盼着女儿可以早日拥有自己的小家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她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家;另一个是希望我自己身体健康,可以照顾她多一点。”  ——胡小青

  带着女儿,胡小青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家里的脏活累活都是她一个人。“我现在可厉害了,换水龙头、贴瓷砖、装马桶我都行,有一次为了省50块钱,我还学会了在墙上打眼。”胡小青说的格外轻松。但有一次换电阻丝时,她被电打了一下,让她后怕了好几天,而让她最后怕的是,如果自己出事,彬涵怎么办。

  在胡小青的世界里,她永远第一个想到的是彬涵。采访中,被问到还有哪些愿望,她的回答,都与女儿相关。“我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她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家;另一个是希望我自己身体健康,可以照顾她多一点。”明年,胡小青就可以退休了,退休后的生活她早就有所规划。“彬涵跟所有的女孩一样,对爱情有向往、爱美、喜欢打扮自己。原来我上班时间并不充裕,等退休了,我想陪她多锻炼锻炼,争取让她可以做到生活自理,这样她哪一天结婚后也可以照顾她的小家。

  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方式并不相同,胡小青爱彬涵不仅仅是照顾好她的身体,她也希望彬涵可以学会坚强、乐观。“不管生活给了我们多少磨难,跌到谷底后我也要学会爬起来笑对。这可能是作为妈妈,我给孩子最好的一份礼物。”胡小青笑中带泪的说着这句话。胡小青的经历向她周围的人传递着正能量,在省妇联开展的“当慈母、做贤妻、为孝女”活动中,胡小青被推选为了典型。今天是母亲节,提前好几天,彬涵就问过妈妈想要什么。而女儿的这份孝心、贴心,在胡小青看来,已是世上最好的母亲节礼物。胡小青的经历向她周围的人传递着正能量,在省妇联开展的“当慈母、做贤妻、为孝女”活动中,胡小青被推选为了区里的典型。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