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 切实保障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丹东财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

18.09.2016  14:04
  “以前是烧煤取暖,屋里不但黑灰多,还经常发生煤烟中毒事故。自从区里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后,‘坐在炕上烫腚,站在地上冻腿’ 的日子翻篇儿了。”提起现在的好日子,丹东市振兴区白房路的安大妈一家人的心里满是幸福。

  幸福没有终点。9月初,丹东市又先后审议通过了20项由各相关部门提请市政府予以决策的议题。其中,提高医保缴费补助标准、扩大留守儿童保护范围、居民大病保险实行分段补偿、给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多项民生议题,多数将在年内陆续实施。

  今年以来,丹东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支出的78%用于民生,切实保障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上半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亿元,增长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亿元,增长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6亿元,增长14.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1元,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增长8%,增速双双跑赢GDP。

  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对政府的民生保障能力提出考验。年初以来,丹东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2万人,完成省政府下达指标的61.7%; 城镇登记失业率4.36%,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指标5.2%的范围内。同时,丹东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坚持“五个一批”并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深入推进。上半年,丹东落实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00多万元,扶持贫困人口1.5万人,扶贫产业项目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年内实现42个贫困村摘帽、1.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指日可待。

  为切实守住就业和扶贫这两条底线,丹东一方面对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兜底”,为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等群体雪中送炭,加强城乡低保救助、全面落实城镇医保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另一方面,丹东突出重点,针对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发力。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社会保障工程、畅通工程、市政工程、安居工程等民生实事,正在一件件落实兑现:棚户区住房改造已开工5630套,开工率达54%; 改造敷设自来水管线1790米、燃气管线3960米;金山立交桥主体工程完工;实施了黄海路等15条道路维修和兴五路等易涝区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六纬路、经山小学开工建设;城区笼式多功能篮球场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一系列民生成果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 

  (记者    黄宝锋  蔡晓华)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