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解题 ,沈河是认真的

29.01.2021  15:00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党中央给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奋斗宣言,如果这个人民的幸福之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试卷抛出的一道考题,那沈河人大的解题过程就是民生平台三年的运转不断讲述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结论就是代表在三年的平台履职之中不断夯筑的千秋基业仗民心!

(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共同推动平台民生问题解决,代表和百姓在一起)

精准性破题:探索有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沈河方案

2018年,在沈河区第十八届人大成立之时,常委会主任杨文凯曾在他的就职讲话中提到:“只要能把沟通255名代表的桥梁架设起来,把联系全区73万人民的纽带链接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造出巨轮航母,驶向光辉未来。

从此,沈河人大便在“如何构建以人民为中心工作新模式”的破题之路上开始了追寻……

沈河人大的破题思路可以浓缩成一串数字----“131”。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着三个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三个微信平台”“向人民报告”。串其始终,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工作出发点,通过架设三个有效的工作载体开展为民代言,最后再以扎扎实实的履职实践向人民报告。

依托三个有效的操作载体,即三个民生工作微平台,一种零距离、全天候的履职便被送到了百姓身边。也让代表体会着两个联系的切实加强带来的稳稳的幸福。百姓的问题从一平台来,解决后再回到一平台去,划出了一个完美的圆环,这个圆环正是新时期人大工作对“群众路线”的生动呈现,是沈河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理解,是沈河对总书记要求的深情回应,更使“以人民为中心”指引下的全新工作模式,每分每秒都在轮廓依稀,每时每刻都在探索前行。

公式化解题:构建支撑“两个联系”的沈河模式

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代表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重大。而“两个联系”的加强如要使其形成有力的果效,背后一定蕴含着体制机制的承托。否则,选民反映出的民生问题又该如何仅凭代表一己之力去推进?代表面对百姓的托付又该何去何从?而沈河的三个民生工作平台正是在尝试构建“一平台发现问题----二平台传递问题----三平台解决问题”的机制体制,支撑两个联系工作的加强。

一平台”----代表围着选民转的“代表代言选民”微平台。每名代表和所在选区20名以上选民代表组成的微信群,解决的就是代表如何扎根,如何密切联系选民的问题,也让百姓最密切关注的问题能够最直接的传递到代表手中。

二平台”----机关围着代表转的“常委会联系代表”微平台。建立在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之间微信群,解决的就是加强常委会和代表之间的联系。常委会的接收和传递也是在通过组织的力量去推动问题的解决。让代表更加敢于为民代言,也使常委会成为了代表履职强有力的靠山。

三平台”----整体围着人民转的“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三方互动”微平台。建立在常委会和人大授予权力的“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微信群,解决的就是选民的问题如何快速有效解决的问题。

三个平台在缜密的逻辑设计和紧密的互相联动之间,实现着及时收集民意,及时满足民愿,及时帮助民困,及时维护民权。问题传递的“123”和问题结果反馈的“321”,形成的一来一回、首尾相接的闭环与回路,也推动代表意见建议办理过程中全程无断点。

在此过程之中,三个平台也构建了一种机制体制性保障,助推沈河探索基层人大“加强两个联系”的推进路径,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方式方法。人大也通过代表,将工作根基真正扎在了人民之中。在百姓声音有效传递,民生问题有效解决的过程中,让人大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主战场,解决民生诉求的主渠道,推进社会治理的主力军!

开放式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社会治理的沈河实践

走过民生平台履职的第三个年头,回首间,沈河的履职成效,就在一次次的及时传递中从相互试探到信任托付,沈河的数据由“从零到一”转身数以万计;而沈河的履职根基,就在一次次的为民解困之中从互不相识到如似至亲,从抽丝萌芽到深植民心。

三年中,国家级权威媒体的报道,全国、省市人大的肯定,兄弟城区的来访,前行中我们赢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尊重,“沈河方案”正奋力完成着向“沈河模式”的华丽涅槃,这个工作模式正在构筑着一种导向:当勤于伸出手干,就能看到处处皆是阵地的新景象;当勇于打破常规,就能为人大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起到引领示范;当敢于积极担当,就能感受创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发展带去新贡献!

民生的宏大谜面并不难解,幸福正藏于人民的点滴滋味之中,而伟大正是源自履职的点滴做起。沈河正是在寻找着城市治理精度和百姓生活温度的和谐相融,更完成着对民生根基的筑牢和对人民幸福之梦的奋力托举!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