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百姓冷暖 共创气象辉煌——喀左县气象局四获全国文明单位桂冠

26.04.2015  13:34
    在最近中央文明委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喀左县气象局荣登金榜,这是继2005年荣膺首届“全国文明单位”后,第4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在辽宁省气象部门和朝阳市只有该局连续四届获此桂冠。
    全国文明单位是反映一个单位整体文明水平、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荣誉称号。近年来,该局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以提高基层“四个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求实创新。2006年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市县级气象部门中惟一获奖单位。该局气象科技人员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青年气象工作者,辽宁省百名优秀专家,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朝阳市十大英模;当选省市县人大代表和党代会代表,东北区域气象中心首席气象服务专家,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一、提升“四个能力”,多项工作名列全国第一
    全国县级气象科研成果第一。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4项,有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有25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其主持完成的《棉铃虫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省内外推广;主持完成的《日光温室栽培蔬菜防灾减灾及气象调控技术》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全省及赤峰、承德地区推广。有9篇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有116篇论文在《中国稀土学报》、《生态学杂志》、《中国农业气象》、《应用昆虫学报》、《植物保护》、《稀有金属》、《稀土杂志》、《中国棉花》、《气象与环境学报》、《中国农学通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有57篇论文在国家一、二级核心期刊发表;气象科技人员5次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公开出版专著4部,所著的《温室气象与作物保护研究》、《农业病虫害气象学》被辽宁省科协评为优秀自然科学专著;主编的《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被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确定为全国培训教材。
    全国第一家发布日光温室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在全国县级第一个成立日光温室生态气象监测站,在全县建立18个12要素设施农田小气候自动站和2个太阳光谱分析站,其观测密度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找出了大棚内黄瓜、西瓜、青椒、香瓜、辣椒、番茄、茄子等生育期气象指标和观测场外界大气候与棚内小气候的定量关系,采用多元回归、逐步回归、灰色系统等数学方法建立了温室大棚(暖棚和冷棚)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太阳能辐射量、二氧化碳浓度、通风透光预报、掀盖帘子时间预报、蔬菜发育期预报、病虫发生气象预报等预报模式,在全国第一家发布日光温室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逐日通过手机短信、电视、电台、气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并建立了日光温室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农用天气预报平台,发布各种大棚预报和警报892万条(次),实现了日光温室农用天气预报进村入户;通过推广气象综合调控技术,改善棚内微气候条件,促进蔬菜生长及增强免疫力,达到高产优质安全;为成功创建喀左国家级蔬菜出口安全生产示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该项技术在辽宁省及承德、赤峰地区推广,共取得经济效益9.4亿元。菜农高兴地说:“天气预报进大棚,贴身服务富菜农”。
    全国县级人影基础设施及焰弹增雨新技术第一。在全县设有增雨防雹炮点22个,拥有“三七”高炮38门、固定火箭发射装置21套,作业密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研制出人工增雨雪专用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机动性强,且不受空域限制。气球携带碘化银催化剂焰弹在-10℃温度条件下,冰核生成率平均为6.3×1013/g、焰弹引信电发式点火、稳定云层增加降水量13.6%等3项核心技术通过国内外查新检索。按卡尔别耶夫两分类方法定量评价喀左的人工增雨效果,1999—2014年16年平均每年增加降雨52.6毫米,全县增加降水1.2亿立方米,增加经济效益5.8亿元。
    全国第一家发布乡镇天气预报。由于受不同地形及下垫面的影响,各乡镇最低气温相差5—6℃,最高气温相差3—4℃;降水也从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不等。各乡镇都有本地的小气候,用县城的天气预报无法准确指导各乡镇的农事活动;而当时我国还没有任何省份对乡镇级天气做出预报。经认真研究探索,于2000年9月率先在全县24个乡镇发布天气预报,开了全国乡镇天气预报的先河。老百姓高兴地说:“坐在炕头上,就可以看到家门口的天气预报,这回咱可知道哪块云彩有雨了!”喀左乡镇天气预报的经验在全国县级气象部门推广,《人民日报》为此做了专题报道。
    全国县级第一家坚持发布每月长期天气预报及降水过程预报。气象科技人员刻苦钻研长期天气预报,采用相关、相似、韵律等综合方法,主要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5%以上。在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的喀左县,能适时、准确地做出降水过程预报,不仅对当地政府宏观决策起到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广大百姓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彰显气象预报惠及民生的重要意义。2005年2月18日,县气象台做出预报:春季第一场好雨将出现在4月18日前后,并建议山坡地可以干埋等雨。实况是:2005年4月19日全县普降喜雨,平均降水量为12.8毫米,最大降水量是南公营子镇达29.4毫米。这样,提前播种的31万亩大田作物都获得了好苗情,仅此一项就节省电费人工费1075万元。2013年3月1日他作出生长季(3—10月)降水400毫米左右,将出现“伏旱”加“秋吊”天气;建议多发展膜下滴灌玉米、谷子等作物。7月17日—8月27日连续42天仅降水45.5毫米,不足历年的三分之一。而膜下滴灌玉米亩产均在900公斤以上。2014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他作出全年降水偏少、将有严重伏旱发生的预报,扩大膜下滴灌玉米及杂粮种植面积。实况是:7月1日—8月31日62天喀左县仅降水92.4毫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少值。12万亩膜下滴灌玉米平均亩产达850公斤,每亩高于不覆膜玉米160公斤,农民增收3300多万元。
    农业病虫气象研究全国县级领先。找出了粘虫、棉铃虫、高粱蚜虫、亚洲小车蝗、笨蝗、玉米螟、白菜霜霉病等温室大棚主要病虫发生的气象规律,采用天气学、统计学、灰色系统、模糊数学等方法,建立了上述病虫发生的中长期预报模型,首次将仿真技术的蒙特卡罗方法,用来定量评价农作物主要害虫发生程度的气候保证率、方差值和峰度值,为研究害虫发生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县气象、植保部门联合发布主要农业病虫发生气象预报及防治预报,对农药喷洒与天气关系进行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特别是提前3至5天做出锋面天气移动到本地的预报,用来预测粘虫和棉铃虫及草地螟等迁飞害虫蛾峰降落,结合田间调查做出卵始盛期预报,提示农民提前采取插谷草把、杨树枝把等措施,均收到较好的灭蛾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已有国家森防总站、辽宁省农科院等6家单位在该局设立了科研协作项目,喀左县利用气象资料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经验在全国森防部门推广。
    全国最先进的太阳能资源观测站落户喀左。通过7年辛勤测风,在“狭管效应、抬升加速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喀左县“沟壑效应”,即“三大效应”,得到中国气象局风力专家的认可,使喀左由过去风能资源一般区变成全国比较丰富区(年平均风速达6.7米/秒),中三家、公营子、大城子13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2014年实现产值2.16亿元。2012年全国最先进的太阳能资源观测站落户喀左,包括太阳能单向跟踪、双向跟踪,各种辐射、太阳能各种光谱,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不同方位、角度及最佳发电量等监测项目。通过观测分析,喀左县每年太阳能辐射量达5498MJ/m2,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为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科学依据。2014年全国日照时数自动化比对基地在喀左建成。两项仪器设备投入3000多万元。今年,喀左县将有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
    二、构建“两个体系”,服务农业防御灾害普惠众生
    喀左县2011—2013年被中国气象局、国家财政部列为“三农”气象服务示范县,全县24个乡镇场安装电子显示屏45块,190个村安装气象预警接收机257台,大喇叭在线率稳定90%以上。2014年1月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全国首批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两个体系”初显成效,全县拥有38个区域气象自动站,2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变为“看天管理”。经专家评估,2011—2014年共取得经济效益7.3亿元。
    县气象局还组建了设施农业气象和病虫气象服务两个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部科研课题3项。其主持的《北方日光温室蔬菜防灾减灾及气象调控技术研究推广》获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暨高新技术展优秀参展项目奖。建成我国北方县级最先进的“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加强气象服务产品研发,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每天都通过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手机短信、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发布4条气象信息(包括气象新闻、72小时天气预报、温室大棚农用天气预报、病虫气象等级预报、森林火险预报、农药喷洒气象预报、主要降水过程预报及农事建议等),还及时播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惠农政策、蔬菜批发价格、寻人寻物启事、停电停水通知、温室大棚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等,深受农民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该局4次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全国气象科技大会、全国气象为农服务电视电话会和全国设施农业气象研讨会及全国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培训会上介绍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作者:孙立德 编辑: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