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走出宜居乡村建设新路径

09.10.2016  14:03

  

  “俺是个低保户,俺的房子给俺改建了,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俺们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谈及自家的新变化,尹家街道曙光村的孙大爷竖起了大拇指。“俺们村也修干净的厕所了,在城里打工的家人回来,再也不嫌家里的厕所又脏又危险了。”家住新台子村的周大哥高兴地说。这是沈北新区今年重点开展的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效果的缩影。

  近年来,沈北新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走出一条具有沈北特色的宜居乡村建设道路。沈北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12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宜居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编制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宜居乡村建设规划,确定了“都市农业现代化、农村新型城镇化、农村居民社区化”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地区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宜居乡村。

  最为关键的是,沈北新区敢于创新体制机制,将原沈北新区和蒲河新城合并,实现“两区合一”;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设立了8个功能区;将全区涉农部门和街道划归农业开发区统一管理,建立了“三级负责、以村为主、人人参与”的管理机制。

  在全区上下的齐力推进下,沈北新区有序开展基础设施、绿水青山和“六化”等一系列宜居乡村建设。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沈北新区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建成400多公里的“八横十纵”城乡主干路网;大力开展了城市社区和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及改水、改厕等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

  在实施绿水青山工程方面,该区投入45亿元对蒲河、辽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蒲河已成为集蓄水、生态、休闲和观赏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河,辽河1.2万亩滩地全部退耕还生态,七星湿地公园被林业部确定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成为沈阳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实施“六化”工程建设上,沈北新区近年来投入4亿元,实施了所有永久保留村屯的“六化”工程。完成农村道路硬化86.7公里;安装路灯4500盏,实现全部村屯亮化;新建围墙2万延长米,墙体粉饰5万延长米;建设农村垃圾房50个,配置垃圾箱1300个。特别是对中寺、拉塔湖、腰长河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样板村进行建设改造,凸现民族和文化元素。

  沈北新区在乡村环境管理上也全面探索长效机制。沈北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制订出台了《沈北新区农村环境设施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同时,他们还按照每150户配备1名保洁员标准,建立乡村保洁员队伍;逐步构建了三级(区—街道—村)分级负责、覆盖全区、目标明确、监管到位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一方面,我们积极构建严格的管理体系,狠抓设计、管理、验收等环节,设计注重实地摸底调查,充分尊重村屯意见,验收则实行多部门联合,规范程序,严抓细节,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另一方面我们还注重环境治理,集中力量对农村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发现问题及时清理,确保乱象不过夜。”在介绍自己的宜居乡村建设经验时,沈北新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于海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