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最高 沈北统筹城乡低保每人每月680元

27.11.2017  09:28

  “在沈北新区居住快6年了,亲眼目睹沈北的变化,不但产业发达,交通便利,空气质量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昨天,家住沈北新区碧桂园的刘利民老人如是说。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了解到,过去的五年,沈北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完成了区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间,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在沈北建成。五年累计引进项目637个,新增开工面积1980万平方米,279个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运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4家,培育形成了食品医药、汽车及轨道交通、智慧、航空等主导产业,利源轨道交通、七星海世界等项目填补了沈阳市产业空白。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沈北成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食品医药、汽车及轨道交通、智慧、航空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食品医药产业以高端食品产业园、生物医药园为载体,累计引进项目133个、投产118个,形成乳品加工、粮油加工、生物医药等七大业态,年产值达到340亿元。汽车及轨道交通产业依托利源轨道车项目,集聚了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池等企业,累计引进项目74个、投产28个,年产值达到80亿元,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

  智慧产业以“互联网+”应用创新为着力点,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累计引进企业75家,申请专利400余项,年产值达到110亿元,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航空产业以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为目标,累计引进项目49个、投产30个,实现了高起点起步。沈北新区成为沈阳市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沈北人没有忘记在生态环境改善上下功夫。这五年,沈北新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守住生态红线。投入近60亿元,完成蒲河生态廊道综合治理和辽河湿地工程;现有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2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8平方米,形成了东部青山入全城、一城蒲水一城花的城乡新面貌。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百姓谋更多的福利。这五年,也是沈北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的五年。沈北新区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筹集近百亿元资金,累计完成65个村的宜居乡村建设和26个连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全面优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38007元、五年年均增幅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7736元,五年年均增幅4.4%,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同时,启动巡回人力资源市场,开展定制式特色服务,累计实现城乡实名制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投入4.9亿元为9000余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统筹城乡低保标准并提高到每人每月680元,居全市首位,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优抚资金1.6亿元,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张晓宁 实习生 赫明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张晓宁 赫明

V116路微公交将开通 接驳铁西广场地铁站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张阿春报道 沈Syd.Com.Cn
前11个月沈阳汽车城生产整车57.1万辆
  12月10日,记者从沈阳市大东区政府了解到,今年1-11月,沈阳汽车城累计生产汽车57.辽宁频道
沈北警方抓获一名抢劫在逃犯
  12月8日,沈北新区公安分局刑侦禁毒大队透露,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