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

19.04.2016  11:38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房延彦)4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沈阳、大连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沈大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昨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晓东发布了这一消息。

  批复中指出,沈大国家高新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沈大地区的区位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沈大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开放创新先导区。

  包括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内,国务院此次共批复同意建设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另外2个为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至此,我国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达14个。

  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被批准成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随后,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江苏苏南、天津、湖南长株潭、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杭州和珠三角也分别建立了示范区。

  刘晓东指出,我省将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创新先导区,力争到2025年把沈大示范区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获批的好处

  推进合作为“一带一路”注入活力

  今后,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股权激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金融结合、人才培养与引进、产学研用结合、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东北亚合作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

  刘晓东指出,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有效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同时,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为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抓手;有利于推进对外开放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采取的措施

  着手编制规划明确路线图

  刘晓东介绍,省政府将成立辽宁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沈大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我省正着手编制相关规划,明确任务措施、时间节点和路线图。

  在政策引导方面,我省正着手制定和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省(中)直有关部门及沈阳、大连两市将根据《实施意见》,陆续出台有关配套政策。

   获批将带来哪些变化

  主攻方向:

  制定10个主攻产业行动方案

  沈阳市政府秘书长连茂君介绍,沈阳将把构建“244”新型产业体系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具体为加快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和航空装备2个新增长极,加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汽车、机械装备4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现代建筑及专用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制药4个新兴产业。

  同时,沈阳正逐个产业制定行动方案、组建产业联盟。

   新兴产业:

  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研发和制造基地

  推进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建设“辽宁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的战略智库、共性关键技术的策源地、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共同体、高科技企业的孵化中心、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高地。

  培育发展与传统工业互为支撑的新兴产业。依托沈阳新松机器人、沈阳自动化所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迅速拓展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打造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基地。

   创新创业:

  支持构建创客孵化等市场化众创空间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注重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队”的“领头羊”作用和高等院校的基础作用,着力打造一批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贯通式创新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企业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研究开发等专业服务。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构建一批投资促进、培育辅导、媒体延伸、专业服务、创客孵化等不同类型的市场化众创空间。

  大力推进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试验和检测服务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国际竞争:

  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在境外建产业基地

  集聚创新智力打造“人才特区”。支持制定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和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示范区实行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吸引政策,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筑巢引凤”力度。推动示范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拓展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构建大开放、大合作的协同创新格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动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合作,加强中德、中以合作,不断深化环渤海地区合作,继续推进东北四省区交流,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的先导区。大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鼓励示范区内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境外建立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

   科技:筹建辽宁科技大市场

  正在积极筹建沈阳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辽宁科技大市场、沈阳国家材料与制造国家实验室,大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人才:支持东北大学设立机器人学院

  将组织实施“盛京人才”战略,系统推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人才示范基地、人才培训平台建设,支持东北大学设立机器人学院,支持中德新松教育集团并购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力争到2020年,全市引进3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500名左右国内高层次人才。

  制造业:

  为63个企业做智能升级解决方案

  沈阳制定出台了《沈阳市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转型升级相关配套政策,确定100家转型升级企业,组织诗道芬、新松、沈阳自动化所等6个专家团队为63个企业编制了智能升级解决方案。

  同时,沈阳加大了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目前,沈阳已经组织千名企业家到海尔大学进行智能制造专题培训。

   工业优势企业:

  77家重点企业试行包保责任制

  沈阳启动实施了《沈阳市工业优势企业倍增计划》,首批确定77家重点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试行包保责任制,并结合开展“百千万”帮扶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促进优势企业加快实现三年倍增目标。

   减负:力争出台6个涉企收费清单

  沈阳将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要件,加大涉企收费清理力度。

  力争上半年出台6个涉企收费清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民生:

  对民生方面的发展会有所促进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研究员梁启东认为,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虽然看起来和百姓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沈大在自主创新中“打头阵”,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从这些方面看,这对民生方面的发展也一定会有所促进。

  梁启东表示,这对普通市民来说,自然也会享受到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
辽博下月全面开馆 四个专题展将饱您眼福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朱柏玲报道辽宁省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