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示范区农民冬季“不猫冬” 农闲忙备耕

08.02.2021  17:11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眼下,腊八已过,年关将至,东北农村到了农闲“猫冬”时节。然而在沈抚示范区拉古乡鸽子村,记者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入冬以来,村里“猫冬”休闲的农民少了,提早为来年备耕的人多了。“你家那块地今年还种玉米吗”“你们家粮种选好了吗……”这些话语成了村民们的见面语。村民王东明告诉记者,如今农业政策越来越好,政府的帮扶越来越多,大伙儿种地的积极性更高了,所以得提前做好春耕的准备,“猫冬”容易“误事儿”。

沈抚示范区不是农业主产区,但域内的农耕面积也不少,现在,像鸽子村这样提早进入备春耕状态的村屯并不少见。自去年入冬以来,沈抚示范区在织密村屯疫情防控网的同时,不断加强农资产销对接和质量管控,畅通物资采购通道,大批农资顺利进入各街道(乡、经济区)、村屯供销点,确保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农民在冬闲时节纷纷抢前抓早,选种备肥,学习最新种植技术,开展农机检修;示范区千方百计鼓励村民早动手、不猫冬,同时,切实为农村即将开始的春耕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在拉古乡,不少农民通过手机视频观看农业专家的授课讲解,在家就能学到最新的种植技术,为春耕生产提前“补课充电”。拉古乡的种粮大户刘长文介绍说:“技术下乡服务真是太好了,以前种地就是凭经验,听了农业专家们的建议,种啥、怎么种,我心里就有谱了,年前我就把种子买回来了!”近年来,沈抚示范区抓住农闲时节,通过邀请农业专家授课、下派科技指导服务小分队、组织农民培训班等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使农民及时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新水平。如今,刘长文每天都在手机上学习农业专家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新种植技术的讲解,俨然已经成为了半个专家。

一边是学技术、忙备耕,一边是开网店,忙直播。在拉古乡长山村草莓合作社的大棚里,伴随着一场接一场的直播,一箱箱打包好的草莓通过点对点的配送方式被送到了客户手里。近年来,沈抚示范区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草莓、蔬菜等错季设施农业,打造“农闲经济”,通过错季种植、科学管理,冬天这些蔬菜和水果反而卖出了好价钱。位于长山村的兴禹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土壤质量,并成功引进了丹东99草莓品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示范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区内5家种养大户争取到了350万元的惠农贷款,不断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民张红雨说:“在农村只要勤快,土地也能生金,天天在家‘猫冬’,手捧金饭碗也有断粮的时候。

选农资、学技术、建大棚、拓销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冬季“猫冬”已经成为过去,更加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在农民们勤劳的双手中成为现实。

拉古乡农民在农资经销网点选购种子、化肥等农资

拉古乡长山村冬季种植草莓增效益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